当心把博士教育本科化
[□王平] 2006-07-18 00:00

 

  □王平

  

  在最近几天的大学校长论坛中,美国几所大学校长提出了这样的概念:硕士学位只是一个过渡学位,真正做学术的是博士,研究性大学主要把精力放在对博士的培养上。这种观点在国内得到响应。据7月17日的《北京晨报》报道,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透露,清华大学将在今后5到10年间减少研究性的硕士招生,把硕士学位变成一个过渡学位,“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招学生硕博连读”。

  目前,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浮躁之气广遭诟病 ,盲目跟风便是其一。在美国,硕士学位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过渡学位”,有一个重要前提,即美国的硕士教育偏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角度来看,硕士学位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学位”,但如果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角度来看,硕士教育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对社会意义重大。

  而且,美国的硕士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许多优秀的经理人常常就是从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硕士中脱颖而出的。在处处讲求效益和效率的资本社会,美国始终高度重视对社会需求量大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我们的大学要学美国,如果连这些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楚,直接减招硕士生是否符合国情?要知道,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大学培养出的硕士却往往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需要澄清的是,在我国,一些硕士生之所以出现找工作困难的情况,并非因为硕士生文凭还不够高,而是我们的大学对硕士生的培养定位不明确:如果定位是实用型人才,教育内容却与实际脱节严重,学生毕业后还是书呆子一个;如果定位是学术型人才,莫说硕士,现如今博士出成果的又有多少?

  事实上,当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广遭质疑。7月16日,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就说:“目前,国内大学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我很担心年轻人20多岁毕业之后只会读书,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中科大校长朱清时也认为,这几年研究生扩招速度太快,造成研究生质量下降,在很多学校,研究生成了减缓就业压力的工具(《中国青年报》7月17日)。

  如果我们连硕士生都培养不好,直接就扩招博士,是否就能取得神奇效果?会不会将博士教育也本科化?要知道,即便以现有的规模来看,博士生导师也是严重不足的。如果博士扩招,博导从哪里来?如果让博导开大班,一人带一群人,博士教育质量如何保障?

  急功近利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老毛病。大学本科的急剧扩招,导致了“大学教育高中化”的倾向,本科生素质下降的结果,是社会上对本科生素质的普遍不信任,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病已经传染到了硕士,是否要一直传给博士才罢休?因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才大声疾呼:“中国没有真正的一流大学,只有三流的大学。”

  我国大学对研究生培养的症结并不在于是以硕士生为主,还是以博士生为主,关键是对脱离现实的浮躁的教育现状进行改革,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跟在外国一些大学的屁股后面玩新概念。否则,就有可能将中国高端人才的培养引入歧途,导致博士教育也本科化。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