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值遇到成长
[□孙锦华] 2006-07-21 00:00

 

  □孙锦华

  

  投资理念是投资者根据对股票价格运动本质的看法,追求能够满足自身收益风险偏好的投资思路。一般分为两种模式,即基本分析学派和技术分析学派。前者认为股票价格决定于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发展前景,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后者则认为股票价格由供求双方决定,决定供求的力量不是公司的基本面,而是人们的心理因素。

  随着基本分析学派的发展和完善,价值型和成长型投资成为两个主要的分支。前者认为,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每年的现金红利。后者认为,购买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其前提是假设以往业绩增长良好的公司,未来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衡量“业绩”的两个主要指标就是主营收入和利润,定位“良好”的主要参照是高于行业的一般增长水平。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股票市场牛、熊交替的运动中,价值和成长只能复合(如价值成长型),不可替代,而且,价值或成长,无论哪一方都无法永远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以高度热情追随高成长股票是股票市场行情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且在此阶段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这种高度热情的支撑力来自于对目标公司的高成长预期,但是高成长预期的透支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回归到价值型投资模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这一规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逐渐演绎为一句俗语,即“牛市看势,熊市看质”。

  依据上面的总结,我们就不难分析在2005年底以来的牛市中,为什么一些价值股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原因。其中长江电力就是典型例证。上证指数自2006年初到6月30日,涨幅达到44.02 %,而同期长电的涨幅只有1.15%,即使按照长电权证抢权行情的最高价9.97元计算,其涨幅也只有14.47%。这不能不让所有在此期间极力推荐长电的分析师感到尴尬。这种尴尬实际上是价值遇到成长的尴尬,是牛市看势不看质的尴尬。因为不管用什么估值方法,长电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即使考虑到今年的来水情况不佳,业绩下降等因素,其当前价格相对公司内在价值,也属于被低估。但是由于其收购机组的时间要到2007年才能实现,市场对于这类暂时缺乏成长性的价值股明显地给予了一种消极的定位。

  从本杰明·格雷厄姆推出《证券分析》以来,“理性”已经在证券投资领域根深叶茂,但无奈的是,证券分析发展到今天还不能称之为科学,完全依靠“理性”投资,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心理准备,自己抱着长电这种价值股时,就要承受来自市场追随成长的嘲弄与烦恼。

  (博客地址:http://sunjinhua.blog.cnstock.com)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