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峰
大多数人都有发烧就医的经历,描述病情、化验,最后打针吃药。但如果发热去医院,医生甲说要吃药,医生乙说必须住院,医生丙却说没病,那就麻烦了。
人民币汇率问题就碰到了这样的烦恼。过去一年中,外汇涌入、流动性过剩、信贷快速增长等经济过热现象有增无减,于是乎,经济学家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有人指出,人民币渐进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调整;也有人认为,人民币应快速升值,从根源上解 决过热问题;更有甚者,认为人民币还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其弱势货币地位不应被人为改变。
经济学家们的莫衷一是恰恰证明了汇率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应当承认,从抑制经济过热的角度看,适当加快汇率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必须依赖政府中长期的努力,而汇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只是有限的,贸易、税收、社保等各方面的政策都应该做出调整。不然的话,将过多的责任压在汇率身上,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超越汇率制度本身来进行观察,我国经济的过热则是国内经济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内,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还在源源不断地吸收投资,环保、教育等产业却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局面,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出口繁荣的背后是大量资源低价地输出。因此,汇率改革不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以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眼光来逐步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
盲目的“大国心态”也非常要不得。面对“GDP全球第四”、“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说法,不少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所以汇率政策也要有大国风范。事实上,我国人均GDP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算不上前列,更不用说在GDP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如果现阶段采取盲目的“大国”强势汇率政策,恐怕只是顾了面子、不顾肚子的做法。
总之,汇率改革必须坚定地向前发展,但人们不能寄希望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