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升值论”成学界主流 □本报记者 夏峰
时值人民币汇改一周年。自从我国去年今天启动汇改至今,业界在肯定汇改是“中国走出成功一步”的同时,对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歇。
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在总共15位经济学家中,8位赞成人民币采取渐进的升值策略;2位建议人民币快速升值;3位建议从经济全局看待汇率政策;2位则较为“另类”地认为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应采取弱势货币政策。
稳妥派: 渐进升值为佳
8位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渐进升值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代表人物包括瑞银集团安德森、渣打银行王志浩、德意志银行马俊等。
安德森称,汇改一周年后,人民币仍会进一步升值,但是渐进升值,也就是说,第二次重估的可能性很小。“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坚持人民币兑美元在今年底达到7.8的预测。”
花旗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未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将会适当加快,相关的配套措施也会逐步出台。沈明高建议说,从汇改推动人民币双向波动和外汇市场发育的角度来看,应该放宽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波幅,并大幅提高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在适当的时候放开外汇交易中的“真实需求”限制等。
法兴中国资金部主管许伟民认为,未来人民币汇改进一步增加市场透明度,减少市场干预,在加强汇率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加快研发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避险机制。
激进派:最好一步到位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梁红和JP摩根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龚方雄一直对人民币应快速升值持坚定立场。在历次的公开演讲中,梁红以及龚方雄都表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以及随之产生的升值预期,是中国当前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因此应该尽快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其他政策则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升值的幅度与速度,龚方雄表示,人民币每年10%左右的升值较为合适;如果从购买力评价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空间约为40%。
梁红认为,以目前每年3%至5%的升值幅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问题。“人民币直接升值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
全局派:症结在全球失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等3位表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症结是全球经济的失衡,所以在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时,要以全球经济平衡的眼光来看待。
巴曙松建议,中国可以先行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亚洲地区致力于推进一定程度的汇率政策合作,以化解当前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风险。“简单地调整汇率水平,不能解决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刘煜辉称,人民币汇率改革要超越汇率形成机制本身,必须放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来考量。从长远看,最好的路径是寻求经济的自稳定增长。
另类派:人民币有贬值压力
里昂证券首席经济学家Jim Walker的意见显得较为“另类”:人民币将在明年面临贬值的压力。Jim Walker称,虽然短期内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会出现资本外流,但中国国内的投资下降趋势不能得到逆转,所以人民币无法长期保持当前的持续升值势头。
国资委研究中心赵晓认为,人民币汇改后的升值未必是持续升值的先兆。他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结构的特点以及就业压力,让人民币保持弱势仍将是中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选择。
●以昨日7.9918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自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为3.5%。
●人民币升值的这一小步,却是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本报记者 秦媛娜
一年时间升值3.5%,人民币用其特有的稳健步伐走过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第一年。
综观人民币汇改一年来走势,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汇改总体上沿着稳步推进基调前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主动、可控、渐进的原则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验证。
升值步伐相对合理
以昨日7.9918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为3.5%,而扣除汇改启动时一次性升值2%,人民币汇率通过市场“自动”升值幅度仅为1.45%,今年的升幅则为0.97%。一年间,以中间价计,人民币汇率共走高1182个基点,平均每个交易日升值不到5个基点。
对于这一速度,市场人士认为虽然稍显缓慢,但又“相对合理”。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秦军表示,“不紧不慢”的升值速度可以为出口型部门提供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应对汇率变动的风险。央行此前发布的《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也显示,汇改之后,出口企业采取了贸易融资、金融衍生产品等多种工具避险,对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正逐渐增强。
另一方面,稳步升值也让我国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获得了充裕的时间,来熟悉市场、推出新产品。中国银行外汇交易员金迪表示,汇改之后,商业银行提供的外汇产品在不断升级,比如人民币即期结售汇的报价方式由一天一价改进为一天多价。
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虽然并不显著,但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却明显增强。尤其自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币开始了涨跌互现的双向变动,最大的单日涨幅和跌幅分别达到了118个基点和168个基点,并频繁出现持续性的涨跌。秦军表示,汇率的上下震荡有效化解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给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带来了风险,有力地阻击了套利行为。
定价话语权获提升
在人民币汇改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外部的“噪音”。然而,人民币并未因为外界的“指手画脚”而偏离自主定价的原则。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不会对美国等的施压屈服,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汇改。
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自主定价的话语权也在提升。金迪表示,汇改初期,人民币汇率远期结售汇曾主要参考离岸无本金交割市场来进行定价,但是随着央行放开报价期限限制,远期交易的期限结构已经由以月度为单位细化到目前的以日为单位,提高了商业银行定价的灵活性,对离岸市场报价的依赖程度也大大降低。
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高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如何用市场的力量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定位,是衡量一年来汇率改革效果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从宣布汇改以来,建立完备的外汇市场体系,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各项举措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汇改启动的次月,央行便决定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人民币外汇掉期等衍生交易品种也在一年里次第推出;2006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做市商制度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等。
一系列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在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已经能越来越灵敏地反映外汇市场中众多参与主体的供需变化。
制度建设胜于升值
□本报记者 唐 昆 但有为
2005年7月21日傍晚,一项被国人寄予厚望并足以载入史册的改革举措“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央行官方网站。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此后,一系列汇率制度改革措施陆续出台:远期结售汇制度改革、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制度、2006年初六项汇改新政。然而在基础性市场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汇率自由化程度却依然有待提高。
宏观经济风雨不惊
汇率改革初期,我国经济正面临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格局,因此对人民币升值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就业率下降的担忧不在少数,然而一年之后,我国整体经济不但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反而显露出过热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GDP增幅高达10.9%,为近十年来最高,外贸顺差达到614亿美元,而6月份单月外贸顺差14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央行调查则显示,各类进出口企业均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企业进出口和出口订单继续增加,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汇率避险工具,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增强。
在更微观的层面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调查发现,在汇改中受益企业的平均受益总额是受损企业受损程度的8.3倍
汇改缓解经济失衡
去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进行升值以缓解国际经济失衡,而部分国内人士也寄希望于汇改扭转国内经济失衡的格局。
毋庸置疑,无论是营造国际收支平衡,还是地区发展平衡,汇率升值均能起到积极改善的作用。以促进地区均衡增长为例,人民币升值可以促使东部部分外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缓解资源、交通和就业压力,缩小东西部差距从而带动内需上扬。
然而,依靠汇率改革并不足以解决全部经济失衡问题。以贸易顺差为例,由于我国进口加工企业居多,在国际需求回暖的形势下,人民币升值难以遏制出口势头,反而降低了其进口成本,是以今年顺差呈不断攀升之势。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解决失衡问题政府应当出台一揽子政策组合,“譬如政府目前有条件加强财政政策,一方面对出口企业进行技能培训、提供补贴,从而消除人民币较快升值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加快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扩大内需以弥补外需的萎缩。”
升值步伐可能加快
“汇率改革并未如预想那样起到明显作用,原因在于升值步伐偏慢。”何帆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距离真实价格依然遥远。他建议一方面应当循序渐进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浮动区间。
另一方面,他认为即便是目前人民币兑美元0.3%的波动范围,我国也依然没有用足。在汇率市场化进程中,一年以来的升值幅度仅为1.5%左右,相比于外界的强烈预期,这一速度难免有人为操纵的嫌疑。
小幅升值的另一个后果便是强化了投资者的升值预期。在此期间,投机性热钱借助贸易顺差或者其他资本项目渠道陆续涌入内地,表现在我国外汇储备节节高升,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9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1至6月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222亿美元,这意味着外汇占款增加近万亿人民币,流动性泛滥成灾导致信贷迅速膨胀,经济高烧也就不足奇怪了。
“升值压力必然会表现出来,不是流进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股票市场或者原材料市场等其他地方,与其到处流窜遭来行政政策打压,不如直接在货币上表现出来。”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如是称。
更多制度改革有待出台
除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之外,业内人士也寄希望于央行推出更多政策,包括建立意愿结售汇制度、QDII制度、培育国内美元市场等。
目前我国依然实行强制结售汇制,这一制度导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失真,供给被人为放大。事实上,随着我国外汇资源的积累,外汇短缺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建立意愿结售汇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另外,外汇局已经逐步提高了企业的用汇自由度,但距离建立市场化的外汇需求依然有一步之遥。因此,在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多次提出“藏汇于民”之后,建立意愿结售汇制度被认为是今年最有可能实施的汇率改革措施之一。
此外,今年年初央行推出外汇六项新政,其中境内银行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证券经营机构集合外汇境外投资、拓展保险机构境外投资等后三项政策被认为是QDII的开闸之举。
目前多家银行的境外理财业务申请已经获得批准,据估计年内购汇额度有可能达到百亿美元,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将有利于国内资金走出去,无论是从短期来看还是长期来看,这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