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材行业的领军人物,参建上海市东方电视台、国际会议中心、明天广场、上海科技城、上海机场等重大项目并屡摘奖杯; 商海闯荡近30年,从未亏过钱。企业负债率不足10%,越是宏观调控越能赚钱;
住豪宅、穿汉衫、打乒乓,自称是老板的“司机”,业余时间潇洒做“VC”。
□本报记者 徐王婴
如果有一天,你在陆家嘴一个高档住宅区,看见一位穿布鞋的“司机”,从奥迪A8-12下来,肩上扛着一桶矿泉水,手上提着一大把新鲜蔬菜;或者,哪一个晚上,在某个健身房的乒乓球馆,看见一位年届50的中年人矫健地腾闪着身子,抽、拉、扣地狠“杀”对手;或者,夏天的晚上,在豪华小区的回廊亭台间看见一位穿破汉衫的中年人与妻子携手漫步……你不要怀疑,不错,他,就是上海石材界赫赫有名的应裕乔———上海明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上海石材协会的副会长。
联系采访,他在电话中爽朗地说,“好,你来就得赶早,否则我可能要出去。几点?我每天上午7点半就到公司。”
浦东金桥,一个花园式的厂区。门口进去,素雅标准的厂房,宽敞的厂区道路,远远的看见两栋不太高的欧式楼房,红顶白墙、墙面用材考究;办公楼四周是绿色的景观,间或,站立着几尊大理石或汉白玉的雕塑。
应裕乔的办公室宽敞明亮。依墙而立的柜子展示的是众多的奖杯奖牌和证书———“国家建设部银质奖”、“白玉兰奖”、“金石奖”、“杰出贡献奖”、“新中国50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奖”等桂冠让人感觉庄严而肃然;室内盎然的绿色盆景则让办公室生气勃勃。
淘金上海 “硬碰硬”
“我的特点是硬碰硬。我的产品———花岗岩、钢材硬碰硬;我的产品质量、项目质量硬碰硬;我的性格也是硬碰硬……”
上个世纪70年代末,20多岁的应裕乔已经是老家浙江宁波一个乡镇企业里的营销骨干。1980年,副厂长兼业务员的他更是南下深圳,感受了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气候。
似乎天生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1985年,深圳特区建设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应裕乔移师上海。
“那时候,高桥有一个石化公司,我把家乡产的建材卖给他们,又把他们的原材料拉到浙江。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
更顺的还是1989年,上海浦东建设的号角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让他有如发现新大陆。他开始积累自有资金,期待着有一天他推销的是自己的产品。
1992年,从事花岗石、大理石板材及异形石雕加工的“上海外高桥花岗石厂”在浦东诞生。注册资金270万,是应裕乔硬碰硬的现金投入。
一开始就定位以进口石材为主原料,从国外引进先进石材加工设备,并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带兵作战等品质至上的经营风格,使应裕乔创造了客户拿着支票排队的奇迹。1996年,企业开始实行ISO900质量标准。
同年,上海电视台筹建处的领导考察了应裕乔的企业,工厂标准规范的生产线和质量系统使领导人一锤定音,将上海电视台主楼、宾馆等室内、室外几万平方米的石材项目交给了这家民营企业。
这是10年前的一个项目,3000多万元旦的经营额,还让他捧回了“国家建设部银质奖”。着实让应裕乔大受鼓舞。
1999年,拿下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石材工程项目的同时,“上海外高桥花岗石厂”改制为“上海明珠石材有限公司”。改制后,公司广招人才,使企业从原来单一的石材加工,发展成集石材装饰设计、石材精细加工和施工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工程结束,应裕乔又捧回了“杰出贡献奖”。一个民营企业,真正跻身大上海的重点工程。
于是,上海科技馆、浦东软件园、上海市亲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东方绿洲”)、明天广场、上海机场等十多项上海市重大工程纷纷向应裕乔招手, “国家建设工程质量银质奖”、“上海市白玉兰参建奖”、石材行业“金石奖”等二十多个奖项也成了他的囊中物。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年,应裕乔在浦东金桥开启了又一家与建筑相关的企业———上海明珠钢结构有限公司。
各种轻、重钢结构和金属网架结构的制作、安装工程对于应裕乔来说可谓举重若轻。法国阿尔斯通、ABB等外企纷纷成为他的客户。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这位民企老板在黄浦江的两岸留下了一幅幅气势雄伟的作品。其石材与钢结构的年销售额近10亿元。
越是调控 越赚钱
“如果宏观调控再紧三年,我可以做得更好。”
像应裕乔这样,能够在宏观调控的经济形势下“反弹琵琶”的实属少数。他将这归功于自己的“不上市”和“不借款”。
企业负债率不到10%,如果刨去应收款几乎没有负债。这样的资金运作风格是与应裕乔近30年商海闯荡积淀的低调风格相吻合的。
“我首先是追求做实,而不是做大。比如种树,我喜欢从小树苗开始,每天施肥浇水。一棵小树,若从树苗开始养育,直径长到20公分,就已经是根深叶茂了。但如果是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大树,仍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风暴连根拔起……”。
从1979年至今,无论商场如何艰险,无论宏观形势如何起落,应裕乔从未亏过一次钱。要问他有什么秘诀,他说:“很简单,每件事都做得很小、很细。因为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从不抱侥幸心理,凡事一步一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不企求一口吃成胖子,靠产品质量和品牌硬碰硬闯市场的理念使得应裕乔在“许多企业天天跑银行”的时候,比别人多了许多悠闲。
“你看,我一年发不了一盒名片;两只手机一个月的花费不到250元。”
如此的轻闲,企业发展却良性而稳健。掌舵者有什么“葵花宝典”?有。这一是“以销定产”,决不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二是企业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管理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国企出生,加民企良好的效益报酬。
车间主任的年薪可以达到10万元、职业经理人的报酬可以是同行业最高之列。从办厂到现在,工人只进不出的现象是否足以说明一个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事实上,在石材与钢结构两大主体产业之外,应裕乔还以“VC”身份“染指”上海静安国际广场、外高桥体育用品市场和汇金担保公司等项目。
业余“VC”的角色让他斩获不少,可谓财源广进。
都市里的田园生活
为人低调的应裕乔平时衣着朴素,常常是着布鞋、汉衫漫步于小区;进出小区,他总要谦和地跟保安打招呼,并告诉人们,他是老板的驾驶员,是帮助老板看房子的。
难怪老板圈的人们都说他“想不通”。而应裕乔说他已经够“奢侈”了。早几年住在金桥的时候,上、下班他都自己骑车,后来一辆别克车开了9年;企业高管们说老板你的车没我们的好,换一辆吧,这才在不久前换了辆奥迪A8-12。
其实,应裕乔每天早早就到厂区还有一个小小的秘密。占地100多亩的厂区里,有他一块“自留地”。这保证了他家吃的蔬菜全是“有机绿色蔬菜”。
应裕乔对自产自销式“小农经济”的迷恋,简直到了变本加厉的程度。为了喝上家乡的矿泉水,他特意在老家投资了一家矿泉水厂。为此,人们经常在他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他肩上扛着一桶水,手里拽着一把蔬菜,悠闲自得地敲开家门……。
更绝的是应裕乔至今仍保持几乎每晚两小时乒乓球的运动量。除此之外,太极拳、沙袋、网球等运动也常常涉足。
“以前,我的工厂办在空军部队附近,常常跟着空军兄弟锻炼,也就形成了锻炼的习惯。”
空闲时爱看《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的应裕乔很阳光地笑笑,在领着记者下楼的时候,悄悄打开他的收藏室———那里陈列的是他用进口汉白玉、大理石等材料,请雕刻大师,花几年的心血雕刻的《九龙图》、《海的女儿》等巨雕。
“一幅《海的女儿》,有人出2500万元我都不卖。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我永远都不会卖的。”
做企业,如此的自在悠闲,是否也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