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加速挺进亚洲
[□本报记者 朱周良] 2006-07-25 00:00

 

  对冲基金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张大伟制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凭借高投资收益和较短的回报周期,对冲基金正日益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一股不可抵挡的投资风潮。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亚洲,对冲基金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之猛也令人侧目。

  昨天出版的专业对冲基金杂志《Alpha》首次刊登了亚洲对冲基金25强排名,其中,日本的Sparx资产管理公司以52亿美元的资产居于首位,并一举成为首家跻身全球对冲基金100强的亚洲公司。

  不仅如此,多家机构的统计显示,自2002年以来,亚洲对冲基金的家数已翻了两番,达到700多家,而管理的资产总额更是增长了近10倍,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

  两股力量

  根据《Alpha》杂志的数据,最新评出的亚洲对冲基金25强所管理的资产总额为226亿美元,尽管这大约只相当于欧美单个对冲基金的规模,同时,亚洲区区12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规模,在全球至少过万亿美元的资金中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然而,亚洲地区对冲基金行业的爆炸式增长,却是欧美市场无法比拟的。

  仅以中国香港为例,目前,在香港营运的对冲基金约有148个,所管理的资产总额达170亿美元。以今年3月底和2002年底比较,香港获认可对冲基金净资产总值增加超过了6倍。

  在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亚洲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是吸引对冲基金的主要原因。”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对记者说。

  反映到股市上,2005年,摩根士丹利远东市场指数回报率达到22.5%,远高于标普500指数以及摩根士丹利欧洲指数4.9%和6.5%的回报。

  不仅是亚洲本地对冲基金不断兴起,欧美资金也在加大对亚洲新兴市场的投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对冲基金在亚洲股市上支付的佣金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在到去年第三季度末为止的12个月里,对冲基金在亚洲股市支付的佣金总额达到9亿美元。

  觊觎中国

  “投资人正在将大量资金投入以亚洲为目标的对冲基金,”《Alpha》杂志的执行主编佩尔兹表示,“他们希望分享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增长。”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无疑越来越成为对冲基金关注的目标。尽管通过公开渠道尚无法直接进入中国内地,但这却似乎丝毫未能减弱对冲基金的热情。

  软库(软银)投资银行业务总裁温天纳昨日表示,他本人接触过一些对冲基金,他们要么通过购买在香港上市的H股等方式涉足内地资本市场,要么直接在内地进行创业投资,然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企业到境外上市,再通过赚取差价兑现投资回报。

  “对冲基金最擅长从市场波动中赚钱。”因此,中国内地相对不太成熟的市场也容易吸引国际对冲基金的目光,花旗的黄益平表示。

  早些时候,CNN的一篇报道曾援引一名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人的话称,已经有不少海外对冲基金通过种种途径进入了中国。这位名为桑达·曼兹克的经理人更透露,现在上海已至少有8家这样的对冲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超过4亿美元。

  当然,对冲基金在亚洲的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今年6月份在香港举行的国际证监会组织周年大会上,当时身为香港特区代理行政长官的许仕仁便在开幕词中公开警告对冲基金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对此,温天纳认为,最主要还是建立一个成熟的市场。譬如香港,在1998年后,香港采取了包括提高期货交易保证金比例以及整合区内交易所等在内的一系列手段,通过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提高市场的“免疫力”。

  天使还是魔鬼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对冲基金向来被视为是“富人的赌博游戏”。软库(软银)投资银行业务总裁温天纳分析说,对冲基金的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快进快出,二是通过杠杆效应追求尽可能高的回报,换句话说,对冲基金的投资回报期普遍很短。

  对冲基金往往偏爱两种类型的资产:一是被高估的,二是被低估的。高估的譬如当年的泰铢,在1997年前后,泰国房地产泡沫严重,而东南亚各国又普遍采纳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其结果便是导致泰铢汇率严重高估,具有强烈的贬值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对冲基金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做空泰铢,最终导致泰国外汇储备迅速耗尽,泰铢汇率崩溃,并进而实行浮动汇率制。仅在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间,泰铢就贬值了近60%。

  而提到低估资产,最近的例子莫过于香港的领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由于惹上经年累月的官司,加上政府本着与惠予民的宗旨,领汇去年11月以每基金单位10.3港元的较低价格上市。但在英国对冲基金“坏孩子”(TCI)入主领汇并很快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后,领汇的股价在很短时间内蹿升至18港元左右,涨幅高达80%。从这一点来看,对冲基金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不应该被“妖魔化”,温天纳表示。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