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尽快统一
[□本报记者 陈建军□本报记者 岳敬飞] 2006-07-26 00:00

 

  永乐电器全国门店分布图及国美、苏宁、永乐规模比较图

  集团销售规模(亿元)

  □本报记者 陆琼琼 喻春来

  

  好事多磨。国美并购永乐充满着戏剧性,最后一刻都不例外。原本定于7月25日17:30召开的发布会一拖再拖,18时,国美电器“七人管理委员会”中的王俊洲、魏秋立、牟贵先、何阳青4人出现在会场,但黄光裕与陈晓仍未现身。主办方解释推迟的原因是香港联交所推迟发布公告。直到19∶30,黄光裕与陈晓终于手挽手出现在发布会现场。而主席台上,13位国美、永乐的高管也有意穿插而坐,其中包括了国美“七人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及永乐二号人物、副总裁束为,以及永乐市场、营销、人力、财务四大总监,大会主持由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清担任。

  发布会把国美在北京鹏润大厦的总部作为主会场,另外还在上海、香港、武汉等地共设立数十个会场,上海分会场则是在永乐总部所在地南汇,由永乐三、四号人物刘辉、周猛与国美上海的宋林林和黄秀虹坐镇。其余分会场则多数由当地国美负责布置。

  永乐对收购价格满意

  对于52亿港元的收购总价,陈晓表示了满意。他认为价格是公平合理的,股东也满意于这个报价,因为永乐的股东可以继续投资合并后的市场领导者,也有机会分享合并后的业务规模。陈晓暗示,今年4月份,永乐2005年年报的财务报告预计2006年上半年业绩比去年同期有下降。因此结合这两个观点,永乐认为这次交易价格公平合理。

  陈晓说,市场机会在变化中,而永乐也已经意识到整合是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从今年2月份开始,陈晓和黄光裕有了接触。陈晓说,双方企业的价值观很趋同,对未来的判断和对市场的预期也很趋同,双方有很多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是促使我们走向合作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市场机遇可遇不可求,所以做出这个决定。这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也符合永乐所有股东的利益,同时这样一个合并对双方的股东都会增加一些意义,所以永乐认为做这个决定正确。

  陈晓说,“我也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对永乐的员工说一句,我由衷地感谢永乐的员工为永乐的今天所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是为了从员工的根本利益,或者说股东的根本利益考虑,我们要打造一个更有价值的平台,为员工提供更有空间的平台来展示我们员工的能力。合并以后的公司应该会对我们的员工,包括是国美的还是永乐的都会提供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这个平台比我们原有的要大得多,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让我们的员工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才能。”

  双品牌是一个武器

  黄光裕说,合并后,新的集团将会以双品牌命名,以促使两个品牌做得更好。不会出现关门店和裁员的问题,将采用错位经营来区别两个品牌在同一地区的差异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所有门店都是我们在整个网络里的重要环节,但是即使不合并,也将关闭一些不合适的门店。另外会通过扩大经营品类和加强每个品类里面的型号,使门店的产品更丰富,从而提高整体盈利,更好满足消费者。在这个过程里面,消费者会得到更多,而不是减少,消费者和企业员工都可放心。对员工而言,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对企业有信心,能够继续做下去,我相信空间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裁员的问题不要去担心。至于品牌的使用和定位,要等合并之后,新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研究后作具体的确定。

  陈晓表示,关于双品牌战略,是基于对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在短期内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必然会存在竞争者,双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武器,它既能使得自身的网络可以错位经营,同时能够用两个品牌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陈晓打比方说,就像在街上两兄弟打架,这两个兄弟打得越欢,周围的人越少,所以双品牌在相当长的时间会坚持下去,我们坚信这个市场始终会存在竞争,而双品牌是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手段。

  与苏宁合作时机未到

  黄光裕表示,他与陈晓达到了一定的默契和共识,所以才会先走一步。至于以后,“我们的大门是开放的,我们会去创造和等待这样一个机会,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黄光裕说,与苏宁的合作可能时机还没到,但也不做任何预测。”

  陈晓认为,行业整合在国内应该说已经迎来一个高峰期,实际上是这种行业整合的趋势,但走到一起需要有共识,还有其他的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所以需要等待时机。“我们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我们可能积极主动的去创造这种机会,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希望这种想法能够有一些比较好的环境来帮助。

  黄光裕进一步表示,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尽快的统一,能够成熟。这并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需要大家有同样的境界、同样的高度来共同创造一份事业,所以行业整合没有什么稀奇。以后不仅是家电行业,其他的行业类似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市场的环境和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企业必须去改变或者想法提高。

  价格战还要打下去

  黄光裕表示,价格战肯定还要打下去,这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强的产品。合并后会有更多的空间降低成本,降价空间会更大,但同时更会花时间做好企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企业来说,以后不光在经营模式还是在管理方面,也会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门店,黄光裕说,好的店自己会经营,不好的店也可以给竞争对手。门店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陈晓说,国美和永乐都是家电行业的佼佼者,这次合并以后,将会大大强化我们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优化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合并以后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发展,并会进一步发展网络及完善、优化整个网络布局,随着网络规模的提高,还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拉开我们和竞争对手的距离。

  大中:永乐的选择与我无关

  陈晓认为中国的家电业零售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样的行业整合重组大势所趋,永乐与国美的共同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引导旗舰,

  黄光裕称,合并不是一个现金交易,它是把两个企业的优势和两个企业的资源进行一个合并,这样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陈晓认为,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行业应该也需要一个转型,竞争应该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国内的优秀企业结合起来可能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它可以解决一个资源浪费、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的环境,还可以把企业的关注点转向对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完善和健全,真正形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可以在更长远的时间内,站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去把握未来。

  不会加大供零矛盾

  黄光裕认为,工厂和销售商品不应该是矛盾的,应该是一种合作。通过合并,更有能力去引导这种联系,减少整个供应量的成本,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来实现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低价的产品。合并后更熟悉去做这件事情,这并不矛盾。

  陈晓也认为,厂商关系没有像现在传言的那么紧张。国内的制造业与国外的同行有很大的区别,在国外品牌集中度非常高,但在国内品牌集中度并不高。

  首先在品牌之间的这种份额的争夺也相当激烈,所以说价格战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品牌之间的争夺在零售体系的反映。

  在商场内供应商是在做一个品牌导向,而并不像国外同行把客户导向作为一个主要的服务目标,这种品牌导向的产生是供应商品牌之间的竞争所造成的。

  陈晓说,制造业的竞争,缺乏核心技术的竞争,更多的是一种雷同的产品和一些同质化的产品,制造业最好的争夺市场的手段就是要深入到零售终端,导向零售终端或控制零售终端,这是由于产品的雷同造成的,而制造业企业之间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合并以后的企业应该可以去逐步扭转这种传统商业模式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而为上游企业扩大营运空间,从而避免低端的价值。

  大中发声明

  陈晓表示,永乐和大中合作在先,但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于推动和启动永乐和国美更大的战略合并的项目,在完成合并后再静下心来具体去面对大中、永乐的问题。

  对于国美、永乐宣布正式合并,大中电器25日向新闻界声称,此次合并是国美的愿望、永乐的选择,与大中电器是否加入无关。

  大中电器于2006年4月与永乐(中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正常推进。目前,鉴于永乐(中国)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电器与永乐(中国)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

  大中电器目前经营稳健、业绩优良,长期在北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今后,大中电器将以"领先北京、做强华北、连锁全国"为指导思想,练好内功,保持销售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无论未来连锁合作格局如何演变,大中电器都将继续保持北京市场的主导地位。

  大中电器不排斥与业内优秀企业保持沟通。同时,将通过更广泛的沟通渠道与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择其优而合,使大中电器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的发展前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家电连锁两寡头将“竞赛”整合资源

  □本报记者 陈建军

  

  国美+永乐与苏宁形成的双寡头格局,将对行业内其他竞争者产生深刻影响。行业研究员们认为,大肆收购其他家电连锁企业,将成为两寡头的赛跑行动,而长期受到挤压的家电厂商由此赢来宝贵的喘息之机。

  虽然取得了1+1的市场份额,但国美收购永乐并没有改变国内家电连锁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状况。目前,国内家电市场一年的销售规模在5000 亿元左右,国美+永乐与苏宁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在三分之一左右,相比欧盟、日本、美国市场中四五家连锁企业就占据60%至80%份额的水平,差距甚远。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零售行业研究员刘冰说,国美收购永乐揭开了市场集中度向家电连锁行业快速集聚的序幕。

  虽然国美+永乐与苏宁目前的销售额只占整个家电市场的约三分之一,但拥有的却是家电连锁行业70%的份额。按照海外家电连锁行业“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判断,国美+永乐与苏宁两个寡头势必将加速对其他家电连锁企业的清洗。因此,如何站队就是其余业者当务之急的方向性选择。

  国信证券批发零售行业研究员谭丽说,供应链整合是家电连锁快速开店的质量基础,而立体的网络布局需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等强大的后台支持。苏宁电器先人一步的后台建设,将支撑其向二、三级市场纵深发展。天相投资研究员曹平璘说,在换股后,国美和永乐仍面临内部资源的整合,包括供应链、管理层、信息系统、配送系统、采购系统、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两个公司内部的整合,预计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在整合完成之前,合并后的公司在经营效率和扩张速度上未必会有提高。

  快速并购使得寡头的资金链条不断绷紧,从而降低它们进入农村市场的速度,这就为家电生产厂商在农村自建二级销售渠道有了可乘之机。国泰君安零售行业研究员刘冰说,家电连锁企业的促销费、广告费等收费的增加,使得家电生产厂商难以承受。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发展销售渠道,而寡头的并购整合给它们带来了机会。

  探寻 国美

  永乐竞合之路

  探寻 国美

  永乐竞合之路

  □本报记者 岳敬飞

  

  昨日,中国家电连锁销售史翻开新的一页:成立于1996年的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永乐”),成为1987年1月1日创办的国美电器集团(下称“国美”)的“囊中之物”。对双方各自的掌门人陈晓和黄光裕而言,多年的惨烈竞争,就此画上句号。

  让我们看看过去一年多来,国美永乐竞合之路,或许能看到中国产业整合的前进方向。

  贴身肉搏

  在永乐创办第10年的2005年,它与国美的竞争,演变到互相“贴身肉搏”的地步。

  1月,黄光裕派出其妹妹黄秀虹,走马上任国美华东大区总经理,逐鹿长三角。

  3月6日,国美高姿态进军南京:公开招兵买马,为即将开业的南京新店招聘管理层。永乐毫不示弱,宣布签下2001年即开始酝酿的南京门店。

  3月底,金太阳家电南京新街口店的整体经营权被国美拿下,一直在该项目上与国美竞争的永乐败北。4月初,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在上海发动“价格变革”,彻底颠覆当时上海家电市场普遍采用的“议价侃价”模糊销售手法。

  就在黄光裕在长三角意气风发攻城拔寨的时候,2005年7月,当时的中国家电连锁业史上最大并购案上演。 在这起并购案中,陈晓成功的将黄光裕“打翻在地”。这起并购案的被并方是台湾最大3C零售商———灿坤,其大股东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小家电制造厂。

  围魏救赵

  指挥完成漂亮的“灿坤争夺战”后,陈晓并没有就此罢手。由于黄光裕“直捣黄龙”般的长三角战略布局,对永乐的根本性威胁依然存在,陈晓突然“出击”北京,以图“围魏救赵”。

  2005年12月,市场上传出永乐将与北京家电销售老大———大中电器,联手开拓市场的消息。大中占据了京城家电市场超过50%的份额。据报道,大中电器高层在12月13日透露,大中与永乐已签署了一份框架合作草案,两者各占50%股份在局部地区筹建合资公司。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永乐大中的联姻点评称,此举是陈晓对抗国美的不得已之举;虽然没有点国美的名,但地球人都知道,大中公开指责的“严重威胁家电连锁行业的前途和未来”的家电连锁企业到底是谁。

  终极合并

  实际上,2005年9月,双方竞争到白热化时,就已开始隐隐发光。

  当时,国美永乐第一次组成联合采购团,在北京向供应商抛出30亿元的现款大单。此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联手抗击苏宁。

  随后,对业内引起重大影响的是,永乐对大中的收购,但此事一直没有详细的细节公开披露。因此,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悬疑。在2006年6月,甚至有市场消息称,大中准备倒戈,投入国美的怀抱。

  然而,更为引人注目的事件,随后发生:就在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三次悄然增持国美电器。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25日大摩持股永乐的“禁售期”终止。随后,大摩通过一连串减持,将其所持永乐股权由入股时的20%降至15%左右。

  6月下旬,投资者难以理解大摩的减持深意,于是又有传闻称“国美苏宁永乐相互参股”,对此陈晓断然否定。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大摩减持永乐悬疑被一则震动香港市场的消息解开:7月17日上午10∶03,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永乐电器(0503.HK)在交易3分钟后突然停牌。接着国美收购永乐的消息被媒体曝光。

  此后的发展,可谓兵贵神速。7月25日晚19:30,国美新闻发布会在国美总部鹏润大厦召开。黄光裕当场宣布, 国美收购永乐后,黄光裕将出任合并公司董事长,永乐董事长陈晓将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对于此次并购,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外资零售业敲开中国市场大门之际,国美做强做大的动作,让人看到了它对抗百思买等国际家电连锁销售巨头的希望。 但未来国美苏宁二元争霸,会否导致垄断,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人们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合并似乎只是一个开端,大戏还远未进入高潮。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