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全球私人收藏的共识
[□鲁迪] 2006-07-31 00:00

 

  布朗库西

  《空间飞鸟》

  □鲁迪

  

  自2005年迄今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确有太多的新异景象,其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全球收藏家们对二次大战之后的当代艺术品集体性的购买狂热。在2005年度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当代艺术成交金额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创记录的28.2%。

  事实上当代艺术品成为近期市场的沸点,已经经过了近5年的孕育。在过去的5年中,当代艺术品的买主们普遍出现了“一定要买到”的情绪,即使在欧美新经济(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美国911事件之后,都不曾受到过任何的影响。

  从具体事例来说,2004年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英国当代艺术家丹敏·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大玻璃牛羊标本》拍出了1700万美元的高价,而其《药房餐厅》也以54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空间飞鸟》在2005年5月4日纽约佳士得举行的“现代艺术作品”专场拍卖会上以2450万美元拍出,而另一件戴维·史密斯(David Smith)雕塑则占据2005年度第3位排名,成交价为2125万美元。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作品,也似乎在一夜之间交上了“好运”。在1990年全球所举办的当代艺术品拍卖活动中,大约有28位45岁以下艺术家的作品参与其中,但只有1件作品拍出了10万美元的价格。然而到了2005年,全球单件作品拍出10万美元价格的45岁以下新艺术家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9位。

  如果我们从更长的时段进行观察则可能对上述现象的出现有了更切实的把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艺术新闻》杂志就通过对20多个不同国家的美术博物馆负责人、私人收藏家、艺术经纪人、艺术经纪机构、艺术专业顾问的采访,进而推出了“艺术收藏家TOP10”、“艺术收藏家TOP200”的榜单。

  以1998年的榜单为例,可以发现在200位全球著名收藏家中,热中于传统艺术品收藏的有28位,占总数的14%,收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作品的有24位,占总数的12%,偏重于现当代艺术品收藏的有63位,占总数的31.5%,而专注于收藏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已达到了68位,占总数的34%,位居第一。也就是说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私人收藏家的趣味已经发生了重大偏转,这与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传统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的集中投资已具有了本质的区别。

  2006年《艺术新闻》的夏季号也推出了2005年度的“艺术收藏家TOP10”、“艺术收藏家TOP200”的榜单,这也是该杂志第16次的杰作。其中涉猎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共计142人,占总数200人的71%,而当代艺术的专门收藏家共计86人,占总数的43%。

  通过比对,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关注当代艺术的收藏已经成为了全球收藏家的共识,而近期当代艺术品的价格暴涨则是这种共同价值观、共同收藏趣味、共同收藏行为的现实反映。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