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少业 实习生 丁 侃
沪深两市昨天合计成交245亿元,创下四个多月来的阶段性地量。与此前两市成交峰值890亿元相比,目前两市的成交已经大幅萎缩了约七成。
沪深两市的成交峰值发生在5月16日,该日两市成交分别为541.5亿元和348.5亿元。此后,在经历了6月7日的年内最大跌幅后,两市成交在6月15日创下阶段性地量,分别为159.7亿元和99亿元。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创下阶段性地量 后,上证综指曾出现历史罕见的“11连阳”走势,因此,昨天沪深成交再创阶段性地量,此次大盘能否化险为夷,值得关注。
两市成交的低迷一方面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目前的大盘态度谨慎,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盘口的抛压已经大为减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会简单地重演。申银万国的资深分析师桂浩明认为,由于市场扩容压力增大,一级市场囤积的资金十分庞大,甚至一些机构纷纷套现转战一级市场,因此造成二级市场失血;再加上中行自上市以来股价一直走低,目前见底迹象尚不明显。如果大盘权重股无法有效企稳,大盘最多只有短暂的反弹,以后不排除有更低的成交出现。
平安证券的8月份投资策略报告也认为,持续加强的宏观调控以及扩容压力有增无减,成为影响近期市场表现的两大主要因素。再加上在目前市场整体的估值已处于一个相对高位,部分公司的股价已透支其基本面,主要依靠资金的推动来维持高股价的情况下,扩容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分流,以及对高估值个股所带来的压力,仍值得投资者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