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管缘何频频更换?
[□本报记者 柴元君] 2006-08-03 00:00

 

  □本报记者 柴元君

  

  昨天,又有两家银行被曝出将进行高层调整。上海银行现任董事长傅建华将调任浦发银行行长。

  短短11天,建行、中信、交行、太保等几家金融机构相继换将。中国金融机构 “连环换将”的序幕似乎渐次拉开。

  缘何突然开始“连环换将”?

  目前,几家大行已经上市,工行也上市在即,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也正筹谋上市,综合而言,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大为提高。尽管如此,但我 国银行历史上遗留的问题远非通过上市一步即可解决,巩固成果、完善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而今年底,我国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承诺的大限将至,目前,距“短兵相接”只剩不到半年的时间,而我国金融机构在不少方面还远未达到能和外资抗衡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形下,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规范经营的重要性愈发显得紧迫。

  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仍不健全,动辄仍有内外勾结的银行大案频频曝光。而有关人士透露,刚刚卸任的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王国良在投资上就有违规行为。

  同时,相比经过百年市场化浸淫的外资银行,我国金融业经验丰富、同时熟悉国外先进理念和国情的经营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少之又少……

  结合这个大背景来看,此次的“连环换将”便显然意味深长。

  仔细观察,新任命的常振明、张建国等便都曾有不凡的过去。两人都有良好的海外经验,常振明曾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而张建国多年主管交行国际部、海外部、电子银行部等,两个人分别参与了两行的改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全程。常振明任建行行长期间,与董事长郭树清一道带领建行实现在港上市,张建国亦带领交行拨得内地银行在港IPO头筹。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连环换将”事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兆,以致有媒体称“出人意料”。按说,随着逐步开放和公司治理的逐步规范,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整体上经营管理透明度已大大提高,董事会、监事会作用也大大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也增强很多,但作为上市公司任何事项的决定等的审批和信息披露应该有严格的程序规定,而相互间人事的转任更涉及股东利益。因此,突然的换将行为在使投资者疑惑的同时,也使自身形象受到影响。

  由此,让人联想到历史原因所形成的金融机构中的“官本位”思想。尽管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董事会、股东权利后,这种思想影响已经大大减轻,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刚刚向市场化机制过渡的几大银行,在由国有银行变身为上市银行,同时接受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和全民行使绝对控股权力之时,学会首先对股东负责将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唯其如此,才不会再次“令市场颇为震惊和失望”。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