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店里的“愤怒公牛”
[□本报记者 柯鹏] 2006-08-03 00:00

 

  □本报记者 柯鹏

  

  从曾经的一路狂飚,到如今的谨小慎微。1994年成立的顺驰,跟着孙宏斌,用12年走完了一个轮回。

  2003年,莽山会议,顺驰开始全国扩张。一系列“疯狂的奇迹”随后出现———不是“疯狂的石头”,是“疯狂的拿地”。

  自2003年8月开始,顺驰先后从石家庄、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武汉、郑州、长春等城市获得10多块土地,多次出现成交价两倍于起拍价的情况。孙宏斌的泼辣作风,令其他开发商头疼不已 。业内惊呼,“狼来了!”

  时隔三年,2006年7月11日,以“迎难而上、实现目标、再接再厉、任重道远”为主题的顺驰天津公司年中大会召开。在大本营和老基地,孙宏斌也做了总结发言。“我们仍需保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和企业都逐渐成熟起来。虽然顺驰有过失误和困难,但我们依然成功!”———“地产狂人”依旧激情洋溢。

  传言孙宏斌本人曾说,现在顺驰的知名度(不是美誉度)全国第三,第一是德隆系,第二是周正毅。虽然是一句玩笑,但顺驰的发展还是和德隆系、周正毅有几分神似,都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的顺驰非常困难,房子不好卖、回款困难,人员更迭更是惊人。资金的问题几乎是顺驰现在全部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恐怕很少银行愿意干脆地贷款。”地衡地产的专家分析,“楼市宏观调控是顺驰难题的根源,此前顺驰高调拿地、高调卖房、迅速回款,现在是房子和土地大多窝在了手里,资金链因此面临严峻的考验。”

  “顺驰模式唯一的依赖是高速运转。这种模式里面,资金流的速度是第一位的。因为周转不灵,顺驰才不得已放弃长三角和西南,收缩战线。”顺驰原员工张路(化名)表示,“目前上海公司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很有可能市中心的办公房都不租,搬到近郊的宝山去,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节省开支。”

  万科掌门人王石曾劝孙宏斌冷静一点,他说,很多公司说要超过万科,结果反而自己拖垮了,他甚至在公开场合指责顺驰是“害群之马”。当时,孙宏斌打哈哈:“总得让我们普通人有些理想吧。”

  “我不是偏执狂,我只是二百五。”孙宏斌曾经这样对记者解释自己拿地的疯狂劲:别人都赚几千块一平方米,顺驰只赚几百块,当然可以成本高一些。

  然而,这个“老实人”的理想现在遇到了问题。

  我们眼里的顺驰,此时更像一头疯狂的公牛,闯到了政策遍地的瓷器店,蛮干只能搞得一团糟。

  “妖魔化顺驰或者过度追捧都不对,顺驰现象其实很有代表性。它这12年路,暗暗契合中国楼市从平静、到癫狂、再到理性走过的不平坦之路。”易居中国研究院专家表示,“现在看来,‘大跃进’,就得付出代价;是凤凰,就得学会浴火重生。”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