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紧缩性措施道理何在
[□赵庆明] 2006-08-07 00:00

 

  □赵庆明

  

  中国人民银行将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8.5%,这与市场的加息预期明显不同。因而,有人认为,央行提高准备金率仅是一个次优选择,言外之意只有加息才是最优选择。那么,这一评述是否合理?

  如果结合和体察中国经济的现实看,我认为央行的选择是对的。在今年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同时调整存贷款利率。这一举措至少是一举三得:一是适当 提高了利差,不仅向国际上主要国家的利差水平靠近,也保障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积极性和利益;二是贷款利率上调增加了信贷资金的成本,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企业贷款需求的作用;三是在提高贷款利率的同时不提高存款利率,不会改变居民的储蓄行为。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率相对于投资、GDP等增长都是相对不足的,若是同时提高了存款利率,这必然会促进居民储蓄并降低其消费,而这正与当前要增加居民消费是背道而驰的。更何况,由于当前通胀水平较低,存款的真实利率并不为负,并无提高的必要!

  同样,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采用提高利率的办法,也是应该值得称赞的。因为,就抑制当前我国信贷增长过快而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比提高利率更有效。当前我国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贷增长过快,尽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水平都能起到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的作用,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够直接降低基础货币,进而抑制货币创造和降低货币供给,最终起到抑制信贷增长的目的。而提高利率水平,一方面,贷款利率提高能够抑制社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存款利率的上涨又能增加银行的货币供应,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因此,信贷扩张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抑制不确定性很大。

  另外,从实践经验来看,具体采用哪种调控措施更合适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但我国居民的消费信贷对利率水平的变化却是很敏感的。央行今年5月份发布的《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也指出:2004年10月29日上调基准利率和2005年3月17日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后,各地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提前还款以及全额付款比例上升等现象,有些银行住房贷款提前还款是正常还款额的三倍,有的地区还出现了个人住房贷款负增长。

  总之,针对中国当前信贷增长过快、投资增长率过高以及需要进一步增加个人消费的现实状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比提高利率水平更有效,这样做至少不会改变居民的储蓄倾向和消费倾向,而同时能够“釜底抽薪”并降低银行的贷款能力,起到抑制信贷增长、并进而起到抑制投资的作用。因此,提高利率水平绝对不会是最优选择,而提高准备金率不仅不是次优选择,与提高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相比,则是最优选择。

  此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采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是为了保护我国股票市场。我认为,这种保护也没有什么不妥。一是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还非常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既是一种共识,也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二是自去年5月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恢复性发展,但是在整体上仍然微弱、仍是处于襁褓中的婴儿,确实需要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果真顾及股票市场的发展,我们不仅不应该责备和批评,而是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

  中国经济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并且是作为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大国经济,我们的诸多经济问题并不完全符合由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的经典经济学,因此,也就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经典经济学给出的药方,而是应当对当前央行实行的调控措施应予以全面的考量,当前央行的调控措施可谓良苦用心,我们不仅不应责备,而是应为之喝彩和叫好。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