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接手海域案
[□本报记者 杨勣] 2006-08-09 00:00

 

  □本报记者 杨勣

  

  自海域系爆出大笔资金失踪、多名董事相继辞职后,近日来,海域集团(1220.HK)及海域化工(2882.HK)均没有公布新的调查进展。有市场传言称,经香港证监会及廉政公署调查,出任临时清盘人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于上周将海域案件转交给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接手调查。

  昨日,海域系两家公司突然联合发布公告指出,“不翼而飞”的8.42亿元资金中,有6.678亿元原来是在公司账目怀疑违规的事件曝光后数天,即7月16及17日,才从附属公司的银行账户转出的。而公司临时清盘人已于8月4日向公司债权人汇报了有关初步调查结果,并就此向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举报。

  昨日,记者就此向香港警方了解有关调查的最近进展,但香港警务处公共关系科有关人员对记者表示,对于有关公司个案,他们不便发表评论;由于每个案件的情况均有不同,商业罪案调查科调查的程序也会有所不同。

  资料显示,海域集团是在7月11日发布公告称,与佛山公司的财务总监失去联络,供应商与公司的600万元现金在账上没有结余,因此怀疑佛山公司存在潜在违规问题,并将事件交由南海公安部门跟进。

  但公司随后又在7月17日停牌,并在7月24日再度发布公告披露,已自行申请清盘,香港法院委任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及劳建青为临时清盘人。同时,公司管理层和德勤发现,海域旗下的侨立珠海、海域佛山及弘力铝业三家附属公司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出现重大差异。截至今年3月,账目显示银行结余总额为8.8亿元,但7月20日的银行结余仅3800万元,差额高达8.42亿元。

  根据昨日的公告,在海域账目调查过程中,其临时清盘人德勤注意到,8.42亿元的差额中,有6.678亿元是在7月16及17日,即在怀疑公司账目违规事件曝光后数天,从附属公司银行账户转出的,其中1.581亿元是由海域化工旗下侨立珠海转出的。其余5.097亿元中,德勤已通过银行确认了其中4.68亿元的收款人身份,它们并非海域系内公司。此外,海域三水还于近期向外支付了1.4133亿元款项,但德勤未能与有关银行确认转账日期及收款人的身份。

  资产流失严重

  海域系临时清盘人在公告中还指出,截至8月4日,初步调查显示,海域集团及海域化工的账目可能出现若干会计违规事件,而根据现在的估计,两家公司的资产可能出现重大流失。

  临时清盘人已于上周五,与海域集团和海域化工债权银行及海域票据持有人举行了会议,临时清算人的初步观点及调查结果已经由保密途径向银行债权人和票据持有人进行通报。凡是列席会议的每名银行债权人和票据持有人均被要求保密。

  临时清盘人指出,考虑到调查的情况,目前不适宜向公众披露进一步的资料。(杨勣)

  海域系内董事不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调查内容本应在海域集团7月24日的公告中刊登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原因是海域集团在7月24日的公告原稿中有两段被删除了。

  昨日联合公告对此的解释是,海域化工的香港管理层其后向香港联交所汇报联合公告中遗漏了上述资料,而香港联交所要求就此再次发布公告。当日不纳入有关资料,是因为海域化工全体董事对此并未达成协议。对此,业内人士解释称,这反映出海域化工董事会内部对7月24日的联合公告内容存有不同意见。

  自爆出资金黑洞后,海域系内先后有独立非执行董事以个人理由辞任,包括海域集团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君豪和海域化工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卢永仁。随后于7月27日,海域系再次联合公告称,海域集团及海域化工执行董事关欣;海域集团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主席蔡德河;海域集团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周宝芬;海域化工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张宇人;海域化工独立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温雅言;海域化工非执行董事兼审核委员会成员叶维义等,均因个人原因辞职。

  但在昨日的公告中,温雅言指出,他是考虑到公司已委任临时清盘人保障海域化工的权益后而辞职的,并非如7月27日联合公告中所述的个人理由。而有香港媒体在向张宇人了解,为何“7月24日的公告原稿中有两段被删除”的原因时,张宇人只是表示:“別人做的东西,不想评论。”

  对于海域系8亿多巨额存款失踪的原因,虽然临时清盘人德勤仍未公布真相,但昨日有香港媒体引述一份可靠消息文件称,发现有海域负责人利用多家私人公司名义,实行一连串的支票抵押及借贷动作,从而把上市公司账面存款极速放大。因此当公司事发后、并有银行兑现抵押支票时,公司账面上的银行存款即突然“消失”,仿佛如巨额现金被“偷走”一般。

  报道引述文件指出,假设上市公司把1000万元现金存在银行并转成指定存款,集团便可利用该笔存款作保证金,出示一张没有日期的同额支票给私人公司A;私人公司A把该支票给同一家银行套现,并把这1000万元借给私人公司B;之后,私人公司B再把1000万元借回给集团。

  通过上述一转,集团的银行存款即由1000万元变为2000万元,应付账款则增加1000万元。若把上述步骤重复10次,集团存款便可迅速增至1.1亿元,但应付账款也增至1亿元。为掩饰应付账款的增加,有人在增大存款同时,不增加应付账款,取而代之以销售收入或盈利入账。

  报道称,海域集团自2002年开始出现高现金及高负债的情况,至2004年,不论是现金及负债均出现倍增的情况,非比寻常。

  此外,报道指出,需要对内地情况相当了解及与内地银行有要好关系的人才可能作出上述抵押借贷安排;若要银行同意上述安排,也一定要与公司高层协商,因此绝非区区一名内地附属公司的财务总监所能办到。

  而且,要把有关安排做得更完善,除了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如销售、仓库等也可能涉嫌合作造假,并可能已存在多年,甚至追溯至上市前,足以令不知情的管理层、审计师、银行及股东全被蒙在鼓里。(杨勣 整理)

  传海域以支票抵押及借贷造假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