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探戈
[□徐 瑾] 2006-08-09 00:00

 

  《银行卡时代》

  ———消费支付的数字化革命

  (美)埃文斯等 著

  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 译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徐 瑾

  

  21世纪是消费文化的世纪,有人的地方就有支付,而有支付的地方就有银行卡,信用卡、签账卡、借记卡、储值卡以及积分卡铺天盖地。在让我们的支付与荷包变得随意轻盈的同时也支撑一个庞大的工业———银行制卡业。在这个产业链条上,盘踞着形形色色专业化服务机构以及卡组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总让他们处在竞争与合作的边缘。 《银行卡时代》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S·埃文斯(David S.Evans)和理查德·斯默兰(Richard Schmalensee),前者是LECG欧洲的副主席,后者是美国麻省理工(MIT)斯隆管理学院院长,两人皆是对银行业熟稔之辈,此次合作,两人不惜笔墨,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将当代银行卡产业的商业探戈一一舞出。

  在所有银行卡中,最为广泛以及最有前途的无疑是信用卡。目前美国信用卡主要是由万事达(Mas-terCard)和维萨(Visa),两大银行卡组织发展起来的,它们在全美(事实上已扩展到全球)已拥有数千个会员———从最小的信用社到最大的商业银行。过去几年来,经历的金融危机与互联网泡沫的支付卡产业已经几经变故。全球银行之间的兼并以及许多银行的退出,导致了卡业务资产的高度集中,从而使之变成了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高度竞争的产业,不少公司从竞争中胜出,但更多是失败的案例。风险丛生的信用市场,稍不注意就会成为死亡探戈。

  作为产业各方利益的协调者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银行卡组织的价值举足轻重。按照经济学上定义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也就是完全竞争标准来说,西方银行卡市场确实算很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从行业结构的视角来观察银行卡市场内部竞争的本质和强度,除了支付卡供应商并不提供完全相同的产品外,基本与卡产业特征相吻合,所以支付卡市场的品牌竞争属于典型的垄断寡头竞争,没有一家发卡机构可以主宰整个市场。两位法国经济学家首先在2001年指出发卡机构具有一种双边市场平台(multisided market platforms)的经济特性。这个发现指出了支付卡行业需要存在两类不同的客户群(或多或少相互需要)来使用它们。双边平台型企业必须设计定价、投资以及市场等策略,以促使双方都参与进来,并且双边平台型企业常常能通过对市场某一边实施的低价策略(在某些案例中低于边际成本)来解决“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此,戴维·S.埃文斯和理查德·斯默兰将开放式银行卡组织定义为“竞合组织”,其最大作用就是构建一个多边合作的系统平台,不同产业主体之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银行卡机构,最好的竞争策略就是发掘并掌握能够为其带来长期利润的优质持卡人,最成功的发卡机构通过它们的初始投资会获得很高的回报,也就是有利可图的持卡人群,同时会获得每个活跃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和信誉度———而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资产。发卡机构初始投资后,在其他条件(包括失业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卡业务资产的信贷质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这是因为不佳风险的持卡人将逐步被发现并清除。除此之外,发卡机构会了解每个持卡人的签账和信贷习惯,并从中推断其盈利潜力。这些信息既可以为自己所用,也可以出售给他人———事实上确实存在着一个买卖卡业务资产的活跃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买方不需要付出客户发掘成本就可以获得一个持卡人群体,而且这些客户的消费与支付模式已被观察了一段时间;卖方则至少可以弥补信用卡资产的部分投资成本并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2002年最大的一笔交易就是普罗威登金融公司将其80亿美元的卡业务资产出售给了J.P.摩根大通。

  两人方成探戈,从精英阶层走向普罗大众的银行卡产业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而双边市场的构建意味着信息的共享与利益的双赢。目前银行制卡产业正处于一个断点转折的敏感时期,各种竞争合作关系犹如刀锋之舞。货币变迁的内在逻辑与社会发展存在一致性,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的结合往往在银行卡产业中发挥着微妙而巨大的作用。也许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用不少了多久,“不受理现金”的世界就会来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