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的崩溃》 ———会计、监管和道德的失败 (澳)富兰克·克拉柯、 格雷姆·迪恩、凯尔·奥利弗 著 薛云奎 主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等教育图书公司出品 |
|
□程 敏
1989年10月邦德公司(Bond Corp)突然宣布亏损10亿美元,使大多所谓的知情人士大吃一惊。10多年过去了,像这种大型“明星”公司突然倒闭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2001年,澳大利亚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HIH也出人意料地倒闭,堪称澳洲历来最大的公司倒闭案。几个月后,美国的安然公司(Enron)股本价值大幅缩水,成为截至当时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人们刚意识到安然事件的严重影响,而接踵而至的许多公司倒闭案更是一浪胜一浪:世通公司(Worldcom)、阿德尔费亚(Adelphia)通讯公司、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等等。这些公司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声名赫赫,规模惊人,然而却如此令人难以预料地突然坍塌,到底是为什么呢?会计报告为何丝毫未能显示出这些公司即将倒闭的征兆?难道这些“明星”公司在崩溃之前的业绩是利用会计进行盈余操纵的结果吗?为什么制定的会计准则和规则越来越多,而这种现象还屡禁不止呢?是会计准则或规则可操纵的余地太大吗?还是整个会计体系存在问题?
面对这一系列有关“公司突然崩溃”的问号,澳大利亚著名学者克拉柯、迪恩和奥利弗以《公司的崩溃》一书剖析那些大公司突然崩溃的案例,结论是:以费用资本化(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体系是导致会计报告失真的 “罪魁祸首”。基于大量的证据,他们倡导一个以市价为导向的会计体系———即提供的会计报表应该以“真实公允观”作为“首要”衡量标准,以市价为基础重构整个会计框架,回归会计职业的本原,使会计报告能在公司出现问题前给人们以警示。
《公司的崩溃》有两个主要特色区别于同类研究著作。它的主旨并不是描述公司倒闭,而是从会计的角度剖析公司突然崩溃的原因,揭示会计数据怎样掩盖公司本来的面目以及发展趋向,导致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突然倒闭毫无准备。会计也许不是公司倒闭和财务舞弊的主要原因,但会计整体上没能让它的使用者知晓公司即将破产的财务状态,导致不恰当的财富再分配,甚至加剧了财富损失的程度,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尽管发生了从20世纪50年代的会计行业自律监管到现在政府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干预这一变化,对会计未能履行受托责任的抱怨一直是商业界的主题。这些年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业务处理,但针对同样的经济业务,各种各样的会计处理仍然存在,会计报告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导性,使得许多公司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坍塌。作者指出会计报告失真的原因并不是公司违背会计准则的结果,即使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来编报,会计数据仍然会误导人,这是因为整个会计体系存在问题。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的确很有见地,其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的角度,令人茅塞顿开。不仅仅指出整个会计系统存在问题,作者还提出利用市场价值重构整个会计体系的解决方法———“除非采取面向市场为基础的会计体系,否则以费用资本化模式为基础的会计报表将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就有可能引爆”。进一步地说,如果会计人员不“整理”好他们的会计室,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作为一个成熟行业应受到的尊重,同时,也就有失去其职业地位的危险。
另一个特色是运用案例的研究方法剖析会计整个系统存在的问题。这些案例主要是澳大利亚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些突然倒闭的明星公司。作者详细剖析了这些公司错综复杂的集团结构及其对会计报告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影响程度。这些案例公司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非常有趣,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会计舞弊”图,让人们看清楚这些公司的会计数据怎样在“合法的外衣下”被扭曲。当然,作者进一步从整个会计系统的高度分析为什么会计数据被扭曲。公司倒闭之后,人们常将罪责归于那些企业的掌门人,有时也将矛头指向审计师,却很少反省会计系统是否有缺陷。同样,会计师不得不在一个存在巨大风险的体系中从业———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他们遵循公认准则却遭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谩骂,而如果不遵循却又受到监管机构的指责。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会计体系我们真正应该问责。
在我国,琼民源、ST郑百文那样的舞弊丑闻和会计造假恶性案件,使得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考问越来越尖锐。上市公司频频“变脸”,说明在我国会计舞弊非常严重。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大玩数字游戏,化腐朽为神奇,使会计沦为“魔术”。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打假”的呼声很高。《公司的崩溃》一书对如何着手会计体系改革,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作者倡导的以市场价值为基础,重构整个会计体系,对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财政部于今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宣布将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对比当前正在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此次在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中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以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使我国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惯例又近了一步,也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获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公允价值的“前台”运用有赖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资产评估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等“后台”的支持。随着我国对资本市场、资产评估业等的进一步规范和建设,公允价值应能在会计核算中发挥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