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 彭蕴亮
G长电周三披露,公司5.2亿股限售股将于8月15日上市流通,而G中信、G长电、G申能等合计近18亿股的限售股也将于8月上市流通。由于都是大盘指标股,市场对此十分关注。我们认为,虽然指标股限售股的解冻规模较大,但对市场实际压力较小,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在30点之内,后期大盘可能先抑后扬。
解冻规模较大实际压力较小
若仅考虑2006年年内的限售股解冻情况,8月份面临的限售股解冻的规模是最大的 ,因此对市场的心理影响也最大,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根据我们的统计,本月“小非”限售股解冻金额约为350亿元左右,且包括部分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大盘指标股。8月份限售股解冻额度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G中信、G长电、G申能、G明珠、苏宁电器,合计为297亿元。另外,第四季度10月、11月、12月的月内解冻额度分别为105亿、143亿、176亿元,额度相对较小,至于其它月份则更小。可见,从2006年年内限售股解冻的额度情况来看,8月份解冻额度远远高于其他月份,对于市场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视。
不过,虽然8月份解冻额度最大,并不意味着套现金额最大,对市场的实际压力应该小于心理压力。我们认为,G中信、G长电、G申能等国有大型企业限售股解冻对市场的影响很小,压力基本停留在心理层面。一般来说,大型国有企业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特别是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上市公司,会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不会轻易套现。另外,属于国资委管辖的央企和地方重点国企,套现资金归属及使用方面有待相关法规完善,如是否上缴社保基金,还是部分上缴等。在相关法规出台前,这些公司还不会形成套现压力。
对指数的影响约在30点之内
以上我们对8月“小非”解冻对市场影响作了一些数据方面的分析,实际上具体到股价方面,由于规模较小,“小非”解冻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应该类似于以前的职工股上市或者是战略投资者股份上市,因此我们可以用二者作为参考,具体地分析“小非”解冻对平均股价的冲击。
直观来看,“小非”解冻上市前,与职工股、战略投资者股份上市前相同,对二级市场平均股价存在一定程度负面冲击,如上市前20天有-1.93%的超额收益。不过这种负超额收益均未显示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表明从实证结果来看并不能支持职工股、战略投资者股份上市前对股价有明显冲击的结论。具体到点位上看,假设“小非”全部套现,将造成上证指数下跌1.93%左右,即30.47点。但是如上分析的,由于存在国有大型企业,“小非”实际上不可能全部套现,所以我们认为8月份“小非”对指数的影响应小于30点。
当然,“小非”解冻上市后平均股价的表现和当时市场气氛有一定关系。另外,“小非”解冻对市场的冲击、上市表现和这些上市股份占原有流通股比例也有一定正相关。大体而言,上市股份比例越大,冲击程度也越大。我们统计了2006年进入解冻期的180家公司,解冻股份占原来流通股平均比例为11.43%,但真正容易出现减持的“小非”占原来流通股平均比例只有2.51%。因此,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恐惧。
后期大盘将出现“先抑后扬”的态势
展望后期大盘,虽然“小非”解冻对指数并没有大的冲击,且长期趋势继续向好,但我们认为第三季度市场有继续震荡的可能,三、四季度大盘很有可能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从整体看,三季度沪深大盘出现的调整是有其深刻背景的,首先,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其次是扩容高峰的到来;第三是中报风险仍在释放之中。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第三季度大盘走强,因此我们认为第三季度大盘基本将处于震荡当中,但下降空间有限,调整的极限位置在在1430-1500点。
但我们应该看到,近期国航的认购表明,若市场持续低迷,对后续巨型IPO将极为不利,因此预计管理层后续利好政策会相继出台,缓解市场调整的压力。另外,我们发现,经过近期的调整之后,部分行业的估值水平已进入合理区域。以银行板块和高速公路板块为例,截至8月4日,银行板块的整体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5.36和2.08倍,高速公路板块的整体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3和1.3倍。我们认为,上述板块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较小,盈利增长较为明确,再度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不大。
所以,我们认为,后期大盘的走势将是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主要的调整震荡将集中在第三季度,而大盘的拐点将在第四季度出现,从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指数创出新高的概率较大。因此,在策略上看,投资者没有必要对“小非”解冻过分悲观,毕竟在目前点位,大盘的下降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