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元君
昨天央行公布了7月份货币运行的数据,使人们得以一窥当前宏观经济状况,更使人们把目光聚集到央行未来的政策取向上。
M1加快靠拢M2 通胀征兆?
与6月份当月新增3600亿元贷款相比,7月的新增贷款缩水了近2000亿元,并低于5月份2094亿元的规模;同时M2同比增长与6月末基本持平。这似乎足以令我们欣慰———央行自4月开始的最新一轮宏调终于使信贷增长放缓,经济偏快的局面可能得到初步扭转。不过 ,目前就下结论可能稍显言之过早。
报告显示,随着M1增长加快,M1、M2增长继续靠拢,两者之间的喇叭口继续缩小。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贷增长出现回落情况下,M1、M2喇叭口缩小主要由M1增长加快引起,也即信贷趋缓的同时,货币供应增长加快,一般而言这可作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征兆。
日前,央行也在最新公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着重指出,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等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M1增长加快另有原因
回到数据本身,首先,考察历史数据,7月份新增信贷回落一般都包含了季节因素。“单看这两个月的新增信贷量可比性较低。”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由于涉及半年报因素,每年6月的新增贷款都会偏高。相比之下7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其次需要特别观察M1运行情况。M1增长一般取决于存款增长以及短期和长期存款结构等,“但M1增长还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外汇占款。”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中心主任丁剑平表示。
目前,我国外贸顺差增长很快,外汇占款比例畸高,有报道说该比例高达70%。因此,连月来我国M1增长加快有很大原因在于外部因素推动。
“此前的措施限制信贷可以做到,但却没办法控制M1。”丁剑平认为,央行当前主要控制信贷增长的窗口指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对M1增长的控制作用并不大。
外汇占款不减,M1增长加快,尽管目前信贷出现回落,但仍有可能导致未来信贷规模再次反弹。
那么,通胀阴影是正在罩来还是渐行渐远?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将会何以应对?
通胀压力并不大
我们认为,尽管未来存在通胀风险,但总体通胀压力不大。
首先,此次出现的通胀征兆并非主要来自中国经济内部因素。“引起此次M1、M2靠拢主要在于外部因素催生,”丁剑平认为。因此判断未来存在通胀风险到底有多大时,需要密切考察相关措施的针对性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于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没有根本转变,稍有不当,通胀有可能很快转变成为通缩。
其次,央行在二季度报告里提出了下半年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来共同入手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目前来看,由于已允许外汇做市商留有头寸、放松企业结售汇管制,部分外汇将滞留企业和银行,同时随着理财市场扩大加大对存款分流,美国升息使企业外汇投资境外动力增强等,M1增长将不致过快并会得到合理控制。
另外,昨日公布的CPI指数也未如预期上扬反而环比下行,表明当前的物价水平并非想像中一样正在攀升,尽管未来预期仍将达2%,但毕竟缓解了通胀担扰。
对央行未来作为而言,事实上,央行在二季度报告里已提出下半年将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这表明,下半年甚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将会采取综合工具,发挥协同效应,防止过热的适度紧缩仍将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