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腰斩入市资金
[□北京首放] 2006-08-15 00:00

 

  □北京首放    

  

  周一沪深两市继续下跌收出中阴线,两市成交仅为220亿元。观察自7·13长阴以来,两市成交极具萎缩,从5、6月份市场活跃时期的500、600亿元,到目前的200多亿元,成交几近腰斩,回想今年以来巨额的新增开户数量所进场的新资金,以及5月份以来1000亿元的新基金,二级市场并不缺资金,而上周国航等5只新股申购冻结资金仅为2000亿元左右,相比近期8010亿元的天量也迅猛缩水。两市地量水平 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后市成交能否放大?

  原因一:阶段性底部还未形成

  7·13长阴之后的盘跌,意味着调整格局的确立,参与者减少,市场成交出现萎缩在情理之中。尽管有新基金的进场期待,尽管有市场下跌220点后的大反弹期待,但是上证综指连续下跌220点后,从1541点发起的反弹行情,仅仅过了四个交易日就被周一的中阴线所吞食,市场并不认为这就是阶段性底部,场外资金并不会就此大举进场博反弹。

  经过220点的下跌后,我们看到市场主动性抛压大为减轻,沪深300指数受到牛熊分界线的半年线支撑,指数进入震荡整理状态。目前投资者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前7 月新增贷款达2.35 亿元,刚刚过去半年多一点的时间,贷款发放量占到央行全年信贷目标的94%。这种极度不正常的现象,意味着后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出台,调整至少将持续到2006年底,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将出现下滑,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公司。另一方面,管理层停止发行新股达两周时间,这正是做多的好机会之一。因此,很多机构对后市很迷茫,只能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既不要“踏空”可能出现的政策性行情,又要回避受周期性因素影响的上市公司。

  原因二:融资利空尚未消化完毕

  事实上,市场的IPO利空已经面向整个2006年全年,市场之所以在下跌200点之后还处于疲弱状态,原因之一是市场预期如中国人寿等一大批航母级公司的发行仍将贯穿全年甚至明年年初,现在市场消化的是未来半年甚至一年的融资消息。如此多的航母公司发行消息全部都摆在桌面上,再大的市场容量都难以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消化完毕。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上证综指连续下跌220点后,从1541点发起的反弹行情,怎么能够得到市场的响应?现在回顾7·13长阴以来的市场走势,出现了如下特征:一下跌放量、反弹缩量,这就是典型的弱势盘跌格局;二是参与资金无处寻觅,尽管我们看到这段时间有11只基金发行,从6只发行完毕的基金募集近300亿元的情况来看,认购是非常踊跃的,市场并不缺资金,但是包括前期的800亿元新基金在内,基金看好的重仓股品种在暴跌过后,很难看到有资金在补仓、抄底,这说明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并不认同目前市场点位就是阶段性低点,都在等待后市进一步的下跌,因此每天两市200亿元左右的成交金额,尚不到活跃市场交投的三分之一;第三就是连一贯驰骋在市场的游资、敢死队都谨慎了很多,极少在市场中出手,统计这7·13长阴以来的涨幅居前的品种,累计涨幅超过20%的品种寥寥无几,涨幅超过10%的股票不超过两市公司数量的3%,就连非常活跃的权证市场都出现了阶段性的偃旗息鼓,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每天至少出现几个涨幅超过10%的权证,游资在权证上都难以做多,市场交投当然还将继续保持缩量状态。

  原因三:赚钱效应日渐消退

  资金的趋利特性,决定了哪里有赚钱效应,哪里就能够吸引到资金。上周大盘的探底反弹,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大盘权重指标股整体走强的带动所形成的短暂赚钱效应。我们看到中石化系再度出现股改及整合传闻,引发整个板块上扬,中石化自8月2日以来累计最大涨幅达到近10%,从而使G联通、G长电、G万科A等长期走势不佳的权重股也一度放量上扬,而且G招行、G浦发等金融类权重股也起到了拉抬大盘的作用,也明显有资金流入,但好的开端却没有好的结束,在周一成为杀跌主力军,把赚钱效应变成赔钱工具。对于这部分资金的性质,我们认为,这只是部分基金由于仓位不大,权重股处于低位而进行的战略性加仓,属于被动性的,而不是主动性,所以在加仓到一定规模之后,向上的推动力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周一这部分权重股就已经开始走弱,中国石化首当其冲,跌幅逼近3%。这表明指标股的护盘行为已经告一段落,也说明了大盘上涨主要依赖指标股,市场仍表现出谨慎姿态,成交越来越低迷。

  统计结果也显示,市场近期能够持续上涨的股票寥寥无几,近一个月以来,倒是连续下跌的品种大面积出现,场外资金囤积的再多,也难有动力促使投资者进场买股票。二级市场没有明显的新股赚钱效应,虽然不影响一级市场申购资金的积极性,但严重影响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参与的热情。

  综合来看,市场在没有看到阶段性见底信号之前,大盘还会继续这种缩量盘整甚至盘跌的格局。而市场没有赚钱效应的情况下,还会有更多资金退出二级市场,采取暂时观望的操作策略。改变当前这种缩量盘跌的格局,需要外在力量的改变,让我们期待新转机的到来,密切关注消息面和盘面的变化是目前我们最值得做的事情。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