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评文化
[□周到] 2006-08-15 00:00

 

  □周到

  

  小额投资者在投资中,接触最多的是股评。股评几乎与中国股市同步诞生,并从平面媒体蔓延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股评是证券市场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产品,容易为非专业投资者所接受。早年,上海万国证券有限公司广东路证券营业部门口,投资者结帮成群,评说股市,这可以看作股评的滥觞。一些文字或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以此为职业,股评也随之形成。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民间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股评是证券市场中的下层文化。一般认为,文化有作为上层文化的精英文化和作为下层文化的平民文化、大众文化之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高雅与否。上层人士不喜欢下层文化。证券投资基金也决不会接触股评。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的。

  超女在电视文化中引发震荡。“反方”观点认为:诸如“想拍戏就一定要拍强暴戏”等传言,并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哄客掀起的一个又一个娱乐高潮,把人们一次又一次摔进“审美地狱”。笔者倾向“反方”的观点,超女带有浓厚的商业特征。为更好地推向市场,迎合大众口味,就成为文化生产的首要目标。超女的胜利,是大众文化和电视营销的胜利,是对平民文化的颠覆,而不是审美的胜利。

  带有浓厚商业特征的股评,主要是电视等媒体中一些绘声绘色的股评。这类股评首先吹嘘收益,继而又故弄玄虚。它切入一些小额投资者的暴富心理,达到吸收会员的目的。其实,这些股评人士如果神乎其神,自己直接炒股赚钱就可以了,还要拉投资者“入伙”干嘛?而上当的投资者,均为证券市场中的下层人士。这是大众文化媚俗害人的一面。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咨询媒体节目听证试行办法》施行后,绘声绘色的股评估计会有所收敛。不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又很难被全面、彻底地消灭。这就像对音像制品的“扫黄”一样。从股评的起源看,它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利益。但被商家利用后,它可以堕落成大众文化产品。因此,我们须在文化和商业层面上,提出对策。

  小额投资者尽管在证券市场身处下层,但是以平民文化的心态看待股评,还是以大众文化的心态看待股评,事关成败。

  (博客地址:http://zhoudao.blog.cnstock.com)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