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华
“门当户对”是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曾经被归为封建思想予以破除,一些中外历史文学名著也因这一主题而流芳百世。到了现代,经历过红尘滚滚的年轻人,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过起油盐酱醋的平淡生活之后,才恍然大悟:“门当户对”确实有它的道理。其中,有一点现代意义的道理在于,它里面包含了“共赢”的处世理念。“共赢”在股票投资中,好象没有什么认同度,因为我们有众多投资策略基本上来源于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我们能否战胜市场?
我们搞投资,就如同做生意,生意经中最讲究的是“和为贵”。股票投资也不例外,市场是用来赚钱,而不是用来证明你比它强的。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把股票市场比作战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也经常告诫我们:战场上没有真正的常胜将军,只是打的胜仗多一些而已。所以当抱着战胜心态进入股票市场的时候,一开始就错了一大半。
那么,在股票市场中,什么样的思路才是“共赢”的理念呢?
第一,构筑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股市永远波动的意义在于一直存在机会,牛市、熊市都不例外。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有一个极好的例证,就是在2003年至2004年熊市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涨停敢死队”,在极度弱市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奇迹。随后的反例是,在2005年以来的大牛市中,我经常听到一些弱市中的短线高手扼腕叹息:这么好的市场,没有赚到多少钱。其实,从“共赢”的理念出发,大可不必这样。在股票市场成功的大师中,不仅有巴菲特,也有江恩,更有艾略特。
第二,要学会忍,等待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股市永远有机会,并不是说所有的机会都适合自己,许多投资者习惯于追涨的快乐和被套的苦涩,很少忠于自己的投资原则,并忍受持有现金的寂寞。殊不知,花心的人是得不到真爱的。巴菲特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忍受了众多的市场诱惑,使他没有受到20世纪60年代“电子风潮”的冲击,躲避了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概念”和“垃圾债券”,在“网络闹剧”中,他甘愿忍受“粉丝们”的质疑。看来,大师是很懂得真爱的。
第三,不断学习。鲁迅先生《伤逝》中的主人公有一句话非常值得回味,“爱情是需要时时更新、时时增长的”。要想与股市“共赢”,同样需要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恩曾指出:“在过去40年里,我年年研究和改进我的理论,我还在不断学习,但愿自己有更大的发现。”就像历史会重演只是一种假设一样,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会重复前人的历程,投资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才能提升自己的盈利模式,与市场持续“共赢”。
(博客地址:http://sunjinhua.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