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难上街 火车一路颠
[◎陈丹红] 2006-08-17 00:00

 

  ◎陈丹红

  自由撰稿人

  旅居美、英10余年

  ———英伦手记之五

  行在英伦,火车(包括地铁)几乎是个“非此莫属”的选择。

  大概因为国土面积不大不小,飞机上下的不便,英国国内航班很不发达,火车200多年来始终是英国人生活中的不离不弃的伴侣。火车诞生在英国。1803年,英国工程师们利用德国人木制轨道马拉车的原理,发明、研制出了铁路和蒸汽机车。1821年,英国人将之注册为专利。1825年,世界第一个运载货物和乘客的铁路公司Stockton & Darlington Railroad Company在英国开始营运。今天英国的铁路系统四通八达,火车(Trains)、地铁(Subways)通至每个城镇乃至港口、机场。

  然而,庞大而密集的系统一旦老化,且难以有效地更新换代,便生出种种的不便与难堪。初次搭乘伦敦地铁时,车厢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我不禁一路惊呼,把身边那些见怪不怪的英国人乐坏了。作怪的是陈年欠修的轨道。后来经历过其它英国铁路线,也都是半斤八两地“乐颠颠”。凤凰卫视名主持刘海若乘坐的火车2002年在伦敦郊外的小镇出轨时受重创,做了几年植物人。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是轨道出了问题,但是究竟是因为轨道交接岔口出了毛病还是过老的轨道颠覆了“快”车?至今还在争论。

  铁路越来越老旧,载的人却越来越多。适应新时代要求,修复、改善或推倒重来都不容易。英国人自嘲说,我们用欧洲最老旧、最差劲、最昂贵的铁路,以30%以上的误点率,服务着最有绅士风度的乘客,奇妙!如果你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聊起英国,它的铁路系统是个难免的“国际笑话” 。伦敦Westminster大学的心理调查报告说,每天乘坐火车上下班的英国人正忍受着“极度的精神压力”。一位在伦敦工作生活了三年的新西兰人撤离前通过BBC留言,奉劝大家“不要到英国来。把生活品质和生命时光浪费在英国恶劣的火车上太不值得了”。

  在英国乘火车,我有近半的时率遇到晚点或在中途停止(待命),事到临头车次突然取消也是家常便饭。铁路管理当局通过录音广播作出的解释是千篇一律的八股:“因前方路况出了问题”或“因技术原因”, “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不得不....”。一次从伦敦回家的列车中途停下,广播说“服务就此取消”,我和一干乘客被丢在了一个陌生的小站。当我好不容易换车到了另一个车站时,那里的列车也被取消。再去了下一个车站,也没成功。眼看离家的路越走越远,最后不得不以100英镑的代价雇了长途出租回家。

  年前,晦气的英国铁路事业有了一个亮点:经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来往伦敦―巴黎、伦敦―布鲁塞尔的“欧洲之星”(Eurostar)列车,将升级为英国的第一高速火车:时速由现在的100哩(约160公里)提高到186哩(约300公里)。为此,前往巴黎的行车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到2个多小时。听到消息,我起初还以为英国从德国或日本购买了“子弹快车”。详探其由,方知并非那回事。早在“欧洲之星”开通之初,法国人和比利时人都为专列新建了轨道,而英国却沿用现成的老铁轨,因此“欧洲之星” 的高速马力在英国路段没有用武之地。直到如今,唐宁街才痛下决心,投资50亿英镑新建铁路,让“欧洲之星”也能在不列颠飞奔起来。而此时,德国人的磁悬浮高速火车时速已超500公里。

  伦敦每天的市井生活是从拥挤的火车站开始的。清早7点左右,滑铁卢(Waterloo)、维多利亚(Victoria)等各火车终点站进入高峰状态,几十条郊区进城的列车线几乎成了“高级行政、专业人员专列”。身着深色精制大衣或套装的“绅士淑女”们,以花白头和中壮年居多,看来非富则贵,出了火车又疾步转“站”地铁、巴士,奔向各自伦敦的办公室。偏偏伦敦是“风雨雾都”,衣着光鲜的上班族屡遭风雨蹂躏,令人看了心中惋惜。

  实在是,伦敦人有车难开。作为“老、大、难”城市,伦敦市政当局却不屑于拆房新建(停车场)和拓宽马路的政绩,更注重对老房屋和旧街道的保护。而老房子建造当初是不可能考虑停车场的;旧街道则是典型“马”路,弯曲、窄小,多被划作单行道或反向双行。在那里,堵塞和缓行更使汽车失去了实用功能。伦敦人说,乘地铁比开车快,泊车比买车贵,要找到停车场难上加难。因此,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弃车加入火车乘客一族。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