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调控货币、信贷,最好的措施是加息,但好像错过了最好时机。
■应当在促使投资和净出口增长减速同时,让消费保持目前的快速增长势头。
■下一步增加进口的着眼点在国外,特别是要在主要贸易伙伴那里多做文章,迫使他们取消“禁售”。
■人民币不能走大幅升值的道路,不能采用一次性“试错”的办法。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在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低通胀发 展现状的同时,如何客观认识和看待国家进行的一系列相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重新审视经济形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错过了加息最好时机
记者:央行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措施,是否会继续出台紧缩政策?央行会加息吗?
陈东琪:要看具体情况。到今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信贷增长15.3%,而且连续几个月在这个水平附近徘徊,比较平稳。这说明,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虽然偏高,但扩张惯性已受到控制。今年后几个月,货币、信贷政策还可以继续从紧一些,但要控制力度。其中,M2可以降到15%附近,但信贷不能降太多。太高,有通货膨胀风险;太低,又有通货紧缩风险。因此,要相机抉择,适时适度。
调控货币、信贷,最好的措施是加息,但好像错过了最好时机。目前,信贷增长只有1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幅度不能太大,只能微调。
实际消费率在降低
记者: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快速增长,使得宏观平衡压力增大。三者怎样才能协调发展?
陈东琪:今年以来,投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和净出口业快速增长。但与投资、净出口相比,消费增长慢一些。因为消费增长慢于投资和净出口增长,所以消费率不是在提高,而是在降低。改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可能让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而应当在促使投资和净出口增长减速同时,让消费增长保持目前的快速增长势头。
必须改变顺差加速增长趋势
记者: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内外失衡加剧,经济的外部风险增大,如何才能实现尽快调整?
陈东琪: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大,表明我国经济的内外失衡加剧,持续下去,不仅会使边际国民福利减少,而且会增大国民经济的外部风险。外汇储备年底超过10000亿美元已成定局,今后几年还会增加。
外汇储备扩大的原因相当复杂,控制措施也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最重要的是,从合理控制出口和增加进口两方面想办法,改变近一段时期外贸顺差加速增长的趋势。这是解决方案的核心。
严控“两高一低”产品出口
记者:如何改善投资、消费和外贸间关系?
陈东琪:在控制投资方面,继续提高信贷、土地和环保三个门槛,综合运用税率、利率和汇率等经济杠杆,适当采用行政手段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增加环保的要求,提高环境成本,重点控制“两高一低” 即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水平的行业的投资扩张。
在扩大消费方面,既要满足短期平衡,又要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使得国民消费水平持续稳定地提高。重点是使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同步,督促各地逐步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扩大他们的消费需求。
在减顺差方面,除了根据产业发展、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需要增加进口外,关键是调控出口。凡是“两高一低”的产品,应当大幅度调减出口退税率,提高资源品出口关税,促进节能降耗。
人民币升值应走渐进之路
记者:人民币升值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您的观点是什么?
陈东琪:继续走渐进之路,在微调中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不能走大幅升值的道路,不能采用一次性“试错”的办法。最近,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呼声很大。要不要加快?首先应对最近一年升值的实践进行评估。在从去年7月21日到今年7月21日的这一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累积提高了3.5%。实践的结果是,比较平稳,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基本正常,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很严重。下一步呢?还是要走渐进之路,在微调中逐步稳定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具体操作中,继续保持3%-4%左右的变化幅度。这个幅度,微利出口企业可以承受并不断适应,在美元一年期基准利率、债券收益率水平以内,对出口企业和我国在海外的储备资产债权影响不很大。由于这个幅度低于美元基准利率,可以抑制赌人民币升值的投机,使他们的行为受到比较高的机会成本的约束。所以,一年内变化3%-4%,虽不是最优但是一个次优选择。
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记者:前段时间关于CPI与百姓感觉不一样的讨论很多,您是怎样看的?
陈东琪:从居民消费价格即CPI变化趋势看,目前低通胀特征明显。在物价基本稳定面临新形势,调控价格水平应有新思路。
CPI以后几个月往哪个方向走,还要观察,估计下半年快速上行的可能性较小。这主要是因为CPI统计中粮价权重较大,而目前粮价稳定,在这种情况下CPI就上不去。
但是,要看到其他领域价格在上涨的新形势。在传统的福利分房制度下,只看CPI,不看房屋等资产价格的变化,问题还不大。但是,在住房商品化,买方、租房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购买活动后,特别是在食品开支占家庭消费总开支份额,城、乡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36%和45%以下时,只用CPI来判断物价总水平是不够的。还要看资产价格的变化。最近三年,全国大城市的房价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有的城市的房价三年翻一番或更多,在这个基础上,今年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又上涨6%左右,7月份同比上涨5.7%。从这个指标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除了CPI、房屋、土地等资产价格外,工业原材料、油、电、气等的价格都在持续上涨。特别是油价,原来没有多少私家车,老百姓对油价上涨不敏感,现在私家车多了,城镇居民百户拥有汽车从2000年的0.5%上升到2005年的3.4%,私家有车,对油价也就敏感。所以,即使是从消费者角度看,今后判断物价总水平变化,既要看食品价格,看粮价,还要看房屋租售价和油价。按此判断,目前存在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从生产者角度看,这几年原材料价格特别是企业的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而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慢。今年5月以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一直慢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月以来有所改变,但不很明显。所以,目前既存在消费型通货膨胀,又存在生产型通货膨胀,但都不是很严重。综合起来看,全社会物价总水平上涨水平还不是很高,基本上属于“温和”状态,并且表现出由上行转向稳定甚至下行的迹象。是否成为下行趋势,还要继续观察。
调控内容和方式应改进
记者:与2004年进行的宏观调控相比,本轮宏观调控有什么不同?
陈东琪:和2004年纯粹调控相比,本轮调控有新的背景。第一,2003年-2004年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快,现在所有指标都快。第二,2003年-2004年没有产能过剩,现在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非常明显。第三,2004年煤电油运紧张可以起到控制速度的作用,现在煤电油运不那么紧张了,投资扩张少了一个控制的力量。第四,2003年-2004年粮食供应相对紧张,粮价存在上升压力,房价上涨不快,现在粮价上涨缺乏动力,但房价上涨持续快速。第五,2004年消费需求不足,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现在内需和外需都很强,但顺差增长很快,需求管理的环境明显变化。
由于这些不同,本轮周期的“二次调控”更要注意改进宏观调控的内容和方式,注意调控措施的合理组合,提高措施操作的灵活性。短期目标要控制加速度,挤泡沫,防止总量失衡。长远目标是避免经济持续繁荣后的萧条出现。紧缩重点主要是投资、过剩行业和房地产市场。扩张重点主要是消费、“三农”和科技服务业。在调控方式上,要区别对待,频繁微调,应当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调控经济。
应更多利用税率杠杆
记者:您认为下一步调控的方向是什么?具体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比较合适?
陈东琪:目前可以认为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偏紧,速度偏快,下半年要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所以,下一步的政策可以“从紧”,但“从紧”力度要控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仍然可以继续保持财政、货币双稳健的政策。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在一年中的不同季度、月度选择偏紧还是偏松一些的措施操作。
税率这个杠杆很有用,与利率只能调总量不一样,它既可以调总量,又可以调结构,既可以改善公平,又可以改善效率。在下一步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可以大有作为。特别是在缓解内外失衡矛盾中,可以考虑多使用税率调节。
■从消费者角度看,今后判断物价总水平变化,既要看食品价格,还要看房屋租售价和油价。按此判断,目前存在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
■本轮调控有新的背景,更要注意改进宏观调控的内容和方式。短期目标要控制加速度,挤泡沫,防止总量失衡。长远目标是避免经济持续繁荣后的萧条出现。
■下一步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可以大有作为。特别是在缓解内外失衡矛盾中,可以考虑多使用税率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