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九州常雨时
[□张秀娟] 2006-08-21 00:00

 

  《多雨的季节》 翁伟 1995年作

  在这《多雨的季节》里,画家翁伟用其细腻的笔调描摹了一个奇特的静寂氛围。灰暗的环境色与纯净明亮的主体人物形成反差。而窗外繁密的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也衬托出屋室中的宁静,更隐隐透露出细微的落寞。在这样一个多雨的季节里,外界的阴霾仿佛侵入到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营造出一片“中产阶级的空洞的闲适”。

  这件作品曾两次被拍卖。2005年8月13日,以143000元人民币由中拍国际拍出;2006年6月4日再次投拍,在北京保利以286000元拍出,在翁伟目前的作品单价成交纪录中居第二位。

  《风雨交加》 刘小东 1990年作

  当然,落寞并不只是独处一室才有的情绪,在风雨中穿行的路人也是不免会感到孤寂的。在新生代画家刘小东的笔下,漠然行走的人被从社会群体中抽离出来,独立成为特写片断。在这幅《风雨交加》里,画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冷眼旁观”,一如既往地随意构图,还有一如既往地简括笔触。画面的主人公微低着头,双眼木然,仿佛若有所思,而对周围简化成点与线的风雨却是一幅漠不关心的样子。这件作品,名为《风雨交加》,却没有风雨交加的紧迫,只有生活的随意与自然,这就是新生代的追求吧。

  这件作品,今年6月4日,由北京保利拍出,成交价为人民币1100000元。在目前刘小东的作品单价成交纪录中居第15位,也算是较高的了。

  《酸雨》

  徐唯辛1997—1999年作

  尽管人们遇雨的表现千差万别,但如果是随着环境污染而来的酸雨,恐怕人人都是避之惟恐不及了。徐唯辛历时两年而绘的这幅220x340cm的巨作,共刻画30余人,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只留出一线阴郁的天空。画面主体色调呈灰黄色,正衬托出众人对酸雨的恐惧和焦虑。在这里,画家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表露无遗。

  这件作品曾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在2004年5月15日的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75000元拍出,在2006年6月25日的北京翰海春拍中,再次以968000元成交。

  《塑料雨衣》 陈文骥 1993年作

  当阴云密布、大雨将临,有件雨衣在身边自然可以宽心不少。作为中央美院教师的陈文骥,他的作品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景和物。在他的笔下,没有人世的喧嚣,只有冷静的陈说。在《塑料雨衣》中,雨衣退化成单纯的静物,成为人们无意间会忽视掉的真实的存在,宁静中透漏着无可奈何。可以说,这幅画迎合了现代人的处世心态。

  目前,陈文骥的作品投拍的并不多。但在人物、情节性题材大行其道的油画市场上,这件作品在今年6月的嘉德春拍中以165000元成交,也算是难得了。

  《故园新晴》 夏俊娜 1998年作

  阴雨绵绵,总归不是让人愉悦的事。而雨过天晴,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闲来无事,推窗而望,看到的是繁花似锦,呼吸的也是清新的空气,连日阴沉的天气里积压的郁结,一瞬间消失殆尽,自己也轻松起来了。夏俊娜,这样一个当红女画家,用她独特的凝重颜料、张扬的笔触表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如梦世界。

  这件作品,一如夏俊娜的既往风格,奇异而缤纷,在今年6月6日的北京诚轩春拍中以44万元成交,在画家目前的作品单价成交纪录中居第25位。

  《雨中母女》 罗中立

  对待风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刘小东画面里的漠不关心、从容不迫是一种,罗中立笔下这样紧张奔跑,想要寻找避雨的地方,也是突遇大雨时的常见景象。《雨中母女》中,母亲在田间遇到急雨,慌忙避雨,却不忘用外套遮住背上的女儿。这一番母子亲情,平凡朴实,而又感人至深。不同于《父亲》中的超级写实主义表现方式,在这件作品中,有的是厚重的色彩、凝练的笔触、饱满的构图,有力地刻画出真实的民间生活。

  这件作品尺幅较小,在今年6月28日的上海嘉泰春拍中以33万元成交。

  雨,仿佛就是夏季的招牌。虽然已经处于立秋节气,闷热和阴雨却仍是最耳熟能详的气象术语。也许,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秋老虎”的威力吧。八月,处在夏末秋初的分界点,真算得上是多雨的季节。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