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吐故纳新
[□中银国际证券 张晓晖] 2006-08-21 00:00

 

  □中银国际证券 张晓晖

  

  投资者常常抱怨,总是被热点套牢。来一次热点,就要买一次单,不追热点还好,一沾热点就被烫伤。说到底,就是接受新生事物慢,等到新概念闹得地球人都知道了,才杀进去,正赶上人家吃完最后一道果盘要出来,得,正好替人家把账结了。

  对热点有两个态度:一是干脆不理睬,就按照自己的理念做,比如巴菲特、索罗斯;如果要追赶热点,那就要思想领先,也就是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最容易出新东西的地方就是股市,大到GDP增长方式的改变、人民币升值、神六上天、滨海开发,小到煤矿安全生产、房价走高、煤化工、军工概念、大宗原材料,这个世界上的新鲜事儿每天都在股市上得到反映:神六还没发射,沾“航天”字样的股票就像二踢脚一样蹿上了半空;铜到了8000美元的高价了,看看别的有色金属也闪闪放光了;石油越走越高,结果航空股不上天反而成了潜水艇;房地产股瞄着房价越走越高;滨海开发大政策一出来,看看天津股吧,多少年没这么风光了。

  就这样,概念、热点层出不穷、此起彼伏,顺便把钞票从一些人的口袋里掏出来再装到另一些人的口袋里。

  关键是您是收钱的还是掏钱的?如果是掏钱的,您就要想想为什么,不能总是糊里糊涂地为您根本不认识的人买单吧?

  主要是不肯接受新鲜事物。人们固有的观念、知识、经验都不知不觉地阻碍着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在潜意识里,人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不变,就像每天回家的门牌号,熟悉,好找,丢不了自个儿。

  但世界在变,变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不适应变化的人就会被逐渐边缘化:倒退二十年,咱不知道手机;倒退十年,咱不知道QQ;即使倒退五年,谁知道神六?

  二十年前,谁也不会想到银行居然管收费,ATM上面一插卡,水、电、燃气、通信的花销全缴了,谁想得到?能在QQ上和异国他乡的朋友聊天,搞网恋,甚至还能搞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勾当,谁想得到?

  如果您面对手机,还要生产寻呼机;如果别家银行里卖基金、卖保险、卖信托,您这儿什么也不卖不说,连卡业务都不开,光给人家一个小纸本的存折,那一定很清闲,清闲得心里发慌。

  如果说世界在变化,那么股市就是变化最快、最敏感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讨生活就要接受变化,对新生事物要敏于发现,乐于学习,勇于实践。跟新生事物有仇,就是跟钱有仇。

  比如说,上半年行情如火如荼,股票翻番的不在少数,可涨幅最大的是谁?不是股票,而是五粮液的认购权证,硬是涨了9倍!权证,新玩意儿吧?

  要接受新生事物,就要把头脑里固有的一些东西摈弃掉,脑子里被一些陈旧的东西塞得满满的,新东西就进不来。某人向高僧问禅,高谈阔论,滔滔不绝,高僧不语,只是不断地把水倒进已经满了的杯子里,最后点化道,你的心灵就像这已经装满水的杯子,我怎么和你谈禅呢?来者大悟!

  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丢掉,就像吃惯了北方菜的人,新鲜的川菜、粤菜、湖南菜一股脑都来了,可来的再多,筷子不能丢;退一万步说,西餐来了,我们可以换成刀叉,但总不能把味觉也丢弃了。对于投资来说,脑子不能丢掉。

  不能放弃的就是独立思考。面对纷至沓来的概念、热点,就要想想,哪个是靠得住的,能持续的;哪个像扫帚星,在天空里一划就拉倒的;哪个是不合时宜的;哪个是应时当令的,就像夏天吃西瓜,是靠谱的,然后我们再去选择好的西瓜,也就是在靠得住的热点里找靠得住的股票。

  比如滨海概念,扶持政策不断出台,这已经是举国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其政策背景之厚重,不言而喻。记得《春天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第一个圈在深圳特区,第二个圈在上海浦东,第三个圈呢?

  实际上,咱们的祖宗本来是挺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最繁荣、最活跃、也最成气候的时候,诸子百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但不幸的是到了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儒学,啥都不许玩儿了;到了宋代,儒学萎缩成了程朱理学,从此连儒学都没得玩儿了。

  越来越多的新东西来了,新品种、新规则、新的交易方式,如果视而不见,或者采取鸵鸟政策,那很快就找不着北了。无论职业生涯还是投资生涯,不进则退,不新则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时俱进,与日俱新。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