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迟到但十分必要
[□易宪容] 2006-08-22 00:00

 

  □易宪容

  

  尽管此时央行加息错过了不少时机,是一次晚到的加息,但加息是宏观调控最好的工具。如果央行能够运用这个工具,目前国内宏观调控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在本文看来,目前国内的宏观金融形势,表面上看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国际贸易顺差超常增长及能源消耗过高,表现为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因此在央行早些时候看来,用行政性的方式收缩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是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 。但是国内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根源是银行利率过低。只有这里入手,才是化解目前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关键所在。

  看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问题也有,但各国央行宏观调控只动利率就可。如美国从2004年6月以来,一直以升利率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从那时起,美联储加息17次了。中国也从那时开始加息,到这次加息前,国内利率上升只有一次半(半次是指只升一年期贷款利率而不升一年期存款利率)。试想一下,国内央行这样的利率调整能起到作用吗?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国际贸易关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央行都是在通过利率变化的方式来调整本国的经济,让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利率处于一个上升的通道。但国内央行却偏偏喜欢行政的工具,这也许是几年来国内宏观调控一而再、再而三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如果央行不能够真正利用好银行利息这一工具,那么国内宏观调控要达到什么效果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政府的利率管制下,不仅完全扭曲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造成了国内许多经济关系的错位与扭曲。在低利率政策下,整个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一定是低效率。因为,资金的价格越低,使用的效率一定会低。当利息为零时,资本的回报率也是零。在这种情况下,看上去是能够刺激经济,但实际上牺牲了整个金融市场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

  还有,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价格调节是改变企业与个人行为决策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地方政府或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其作用与影响最小的方式。如果仅是从行政上来控制与调整,或所谓的宏观调控组合拳,不仅对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容易为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的干预与影响创造条件,从而干预宏观调控有效进行。

  当然,央行早些时候之所以不很好使用加息这个工具,既有央行对利息工具不同认识的原因,也有央行独立性太少的原因,即央行行为决策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牵制与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往往会从自己部门或行业,而不是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极力地反对央行升息,以便争取其部门职能更多的审批权、经济活动中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在目前国内经济利益如此盘根错节,经济问题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要保证国内经济真正健康持续发展,增强央行的独立性已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了。

  总之,这次央行加息晚了一些,但十分必要,希望央行密切关注市场的反应,并根据市场的反应来决定未来加息的频率,决不可如2004年那样加一次息之后而无所作为。如果这样这次加息的效果不会很好。

  (作者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