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利率破解“三元悖论”
[□特约撰稿 陈若劲] 2006-08-23 00:00

 

  □特约撰稿 陈若劲

  

  央行近日突然加息,与其前阶段通过数量招标方式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操作似乎背离,此举用意何在?

  中国是一个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金融的稳定是必需的。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又要求其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还要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三元悖论”是央行长期面对的困境。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我们可以从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在“中国金融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 5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中找到注解:央行在开始一项新实验,试图通过两种利率打破这一悖论。

  易纲指出,“其他国家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只有货币市场利率,只能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存贷款利率。”但中国的利率是管制的,人民银行多了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法定利率,因此可以“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同时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从中国的利率体系看,法定利率主要对固定投资起作用而对外汇流入的影响不大,相反货币市场利率对外汇流入有一定作用对固定投资基本没有影响。正是因为这两种利率相对的独立性,由此产生两种利率之间一定的自由度。

  通过调节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率,央行希望能同时实现汇率稳定与保持货币政策独立两个目标,鱼与熊掌兼得,借此突破“三元悖论”。

  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我们认为,前阶段央行运用数量招标稳定一年期央票利率的操作思路,就是通过控制货币市场利率来缓解外汇占款的迅速增长;而本轮加息则是以控制存贷款利率的方式来抑制投资加速。

  假定我们的分析框架成立,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仍然较快增长,特别是在法定存款利率还低于货币市场利率的前提下,法定存款利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两种利率工具的使用,是否能真正突破“三元悖论”尚需实践的检验。在货币市场过多的流动性压力下,法定存贷款利率被变相突破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对其效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所谓“三元悖论”是指,在汇率稳定、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变量中,只能三者取其二。也就是说,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如果选择了汇率的稳定,就要放弃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权;如果追求货币政策的独立,必然要放弃汇率的稳定。

  资料链接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