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在西北采访,大量鲜活的事例印证了一个问题:哪里的政府对证券市场看得重,抓得紧,服务跟得上,哪里的资本市场便春光灿烂,活力大显。新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党政领导把发展新疆证券业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设身处地为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提供服务,解决困难,因此,新疆的证券市场红红火火。当德隆、啤酒花事件出现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帮助新疆的上市公司摆脱阴影,让企业尽快找回信心。同时,要求监管部门和区政府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把监管的关口前移,减少和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但是,也有不少的西北上市公司和努力争取上市的企业领导反映,地方政府在证券业发展的问题上是好龙的叶公,他们热衷喊口号,喜欢打官腔,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还显太弱,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企业为此感到很伤脑筋。记者在与一些政府官员交谈时发现,在他们的脑子里,证券市场的概念并没有显得很重。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还习惯于领着企业跑银行,甚至不远千里跑北京。
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对企业上市存有偏见,“什么样的企业应该去上市?”很多官员的回答是,就是那些缺钱、要“养职工”的企业啊!然而,想在这类企业挑出棵“白菜心”来都很难。对一些眼下不急着用钱的企业,无论它有多大的优势前景,许多地方都不屑一顾。西北地区也有个别地方政府还存在怕分利的思想,推动上市的积极性当然也就找不到了。
习惯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西北的一位企业家说,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还属国有控股,因此,政府对上市公司实际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区上市公司的发展。一个典型的表现是,目前西北的一些上市公司还在沿用一些老的国企管理制度,而政府感到很适应。
一些企业反映,西北有的地方政府中虽然也设有上市工作指导中心,但多半不务正业。“认为你上市了,政府就不管了”。他们服务的职能没有发挥,或者说是没有发挥好,协调相关部门为上市公司提供一些有效服务的话,是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政府与上市企业缺乏日常的联系、沟通、咨询。除了省里一年一度的会议,很少有领导到上市企业跑一跑。达尔曼事件出现后,8家银行封账封楼,众多投资者在公司门前围堵。这件事在反映企业深层次问题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省、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
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希望企业上市后,政府不能完全放手不管,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能够抽一点空闲到上市公司走一走,看一看,听听他们的汇报,给予必要的建议。不能等上市公司问题成了堆,才派工作组去解决问题。特别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给这些上市公司提供信息和指导。他们还建议,政府眼睛里不能只有国有企业,也要一视同仁地看待上市公司,为上市公司创造一个与国企平起平坐的良好环境,以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