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西北证券市场“第二个黄金时代”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2006-08-24 00:00

 

  西北证券市场是一个精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了西北证券市场的崛起。西北的一家家上市公司,就像一盏盏点亮在中国新西北角的明灯,透发着新经济的光亮。为此,我们振奋。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疑难、困境,但这些并不能阻止西北上市公司迈向新的目标。

  此次在西北五省区证券市场的采访,也让我们获得了多种感悟:

  感悟之一,西北的证券市场需要进一步繁兴活跃。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西北证券市场 还显得冷漠,尤其在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上,西北一些地方的领导认识是有差距的。

  西北是中国矿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特别是有色金属,在国内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交通设施、生态环境都有了一定改善,眼下急需的就是资金。而手里有着大量闲散资金的老百姓,在这个时候正在找寻着除银行存款以外的投资渠道。

  企业要钱找银行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渠道。当地政府应该有这样的眼光和胆识,企业家同样也需要这样的眼光和胆识。西北有些地方认准了走这条路,其经济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感悟之二,先要找到优势,才能发挥优势。西北的有些上市公司这些年来之所以发展慢,恰恰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现象比比皆是,企业最终丧失了竞争力。

  感悟之三,西北上市公司应该向整体做强努力。从目前情况看,西北上市公司发展的并不平衡,强的不是很强,弱的却显得很弱。因此,在新一轮的调整中,西北的上市公司有必要全面出击,全方位地提高。在政府引导下,寻求新突破。

  感悟之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西北需要打破守旧心理定势。西北人不事张扬,做事低调,这并不是件坏事,但闭关自守就不好了。我们发现,西北的一些上市公司及监管部门特别的不善于与媒体沟通,不去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更不要说自觉地接受舆论监督了。此次采访,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吃了“闭门羹”,他们推三阻四,接受采访需要副局长、局长的层层表态。为了采访一个部门,我们要在一个地方花上三四天的时间等待。

  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证券市场如何与媒体配合尚在探索中,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离开了媒介的有效宣传和有力监督,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走向强势也是不可想象的。

  西北证券市场创造过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各方努力,西北证券市场还会步入“第二黄金时代”。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