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长岭:沦落的家电“贵族”
[□本报记者 石丽晖 刘海民] 2006-08-24 00:00

 

  □本报记者 石丽晖 刘海民

  

  曾几何时,长岭冰箱在国内冰箱行业排名前五位,产品畅销全国,是陕西人的骄傲。如今仍让长岭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经销商来提货的盛况:“卡车在厂门口排100多米等着拉冰箱!”那时的公司高管走到哪都有人要求批条子,短缺经济年代,没有条子有钱也买不着冰箱。

  时光回到“黄金年代”。1994年陕长岭上市,此后在证券市场共融资6.57亿元。长岭在1995年发展达到顶峰,实现主营收入12.6亿元、利税1.76亿元,生产销售冰箱62万台,长岭冰箱“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口号妇孺皆知。

  然而短缺经济的宠儿在市场开放的竞争格局下,没几年就褪去了所有的光环。从1999年开始,在销量与售价齐降的双重压力下,长岭深陷亏损泥潭。1999年亏损1.8亿元,2001年亏损3.2亿元,2002年亏2.9亿元,并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戴上了*ST帽子。2003年,公司再度巨亏4.4亿元,终于在2004年4月被暂停上市。

  由于主业不见起色,*ST长岭到了靠“救济”维生的地步。连续两年,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报表微利,勉强保牌,并于2005年10月恢复上市。

  一路走来,长岭已今非昔比,从明星股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垃圾股。公司总资产5.8亿元,负债12.4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股东权益为负6.6亿元。根据长岭公开披露的信息,截至2005年年底,前大股东及附属企业对其形成了3.63亿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06年中报显示,长岭亏损935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2006年中报里“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一栏为“待聘”。服务公司多年的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已挂冠而去,该所在2004年为公司出具了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为公司恢复上市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2005年,该所出具的是带有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目前长岭的两大主业中,冰箱处境艰难、纺电盈利能力开始走下坡路。

  众所周知,冰箱早已进入微利时代,没有规模就无法生存。而长岭近年来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2005年公司冰箱收入6982万元,营业成本8518万元;2006年上半年,公司冰箱销售收入6093万元,营业成本6963万元。实际上是生产一台亏一台。

  长岭纺电产品在国内占据龙头地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长岭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05年,长岭纺电出售了旗下核心资产软件公司90%的股权,该软件公司蕴藏着纺电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与核心技术实力。2006年中报显示,纺电公司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的情况下,成本激增93.6%,最终导致毛利率仅为8%。而上年同期毛利率为46.79%,同比下降了83%!

  长岭由盛而衰,其成因对各上市公司,尤其是家电类公司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管理缺陷:长岭的销售政策不统一,各销售分区权限过大,为保销售业绩不惜同门相倾,导致公司整体价格体系紊乱。同时,只考核销售不考虑回款,导致应收账款巨大并成为坏账,公司资金枯竭。

  投资决策失误:长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空调生产线,还未形成规模销售就停产,最终成为一堆废铁。主要原因是缺乏配套,导致配件价格过高,成本居高不下,失去市场竞争力。长岭旗下的西安冰箱厂从投产至今始终亏损,公司当时引进的是德国高性能设备,在国内冰箱行业属最先进的生产线,设计的生产能力达50万台(双班)。然而由于产品研发跟不上,无法将设备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反而受困于昂贵设备的巨大折旧压力,让公司雪上加霜。另外,长岭曾耗资2000万元人民币从日本引进了占市场主流地位的风冷技术。但由于打不开国内市场,终于束之高阁。

  政府当年搞“拉郎配”重组:为了挽救ST黄河科,成立长岭黄河集团公司,长岭为此付出了7000万元宝贵的现金流,结果黄河没拯救过来,把长岭也搭了进去。后黄河被广电重组,成为今日的广电网络。

  产品研发跟不上:在同行企业不断更新换代占领市场的时候,长岭附加值高的产品推出缓慢,错失市场机遇。

  国企改制过来包袱重,冗员多:同等规模的冰箱企业只需500名职工就能满足生产,而该公司有2000名职工。由于长期回款不畅,资金短缺,为了养住职工,公司不惜拖欠货款,引发连环诉讼,导致商业信誉受损。

  除非年内展开实质性重组,否则长岭翻身无望。据悉,有关方面近期正与上海某房地产公司洽谈重组事宜。留下的时日不多,不知长岭能否顺利度过2006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