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股外流引发深思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2006-08-24 00:00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西北资源型企业的海外上市风潮眼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新疆的铜业、金业公司,青海的西部矿业,陕西的金堆城钼业等一批实力企业,正各显神通为谋求海外上市努力。这些公司体量大,盈利能力强,资源优势突出。例如陕西的金堆城钼业公司,2004年实现产值27.4亿元,净利润10.8亿元。青海的西部矿业公司2005年实现净利润5.8亿元,2006年有望突破10亿元。在盈利能力上,西北目前最好的上 市公司也相形见绌。2005年,西北91家上市公司共有66家实现盈利,合计37.8亿元,还不及金堆城钼业一家公司2005年的盈利多。盐湖钾肥,西北五省区盈利最多的上市公司,2005年净利润也不过5.15亿元。

  如此具有资源、盈利优势的企业,为何要舍近求远奔赴海外上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一是国内证券市场发行、审核、上市的时间不可控;二是国内市场对资源型企业估值偏低;三是一些市场在外、行业影响力大的公司,希望通过海外上市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商业美誉度;四是可以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包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认为,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以及发行并购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内证券市场融资效率逐步提高,再融资程序趋于简便,并且有利于风险投资退出及实施股权激励操作。而海外一些市场对中国公司的治理信心不足,造成中国公司海外发行的市盈率普遍偏低。统计数据显示,八成海外上市的国企都具有垄断性资源,它们在海外上市的市盈率比国内证券市场同类企业低20%以上。而且海外上市的中介费、交易所年费,以及上市后维护成本明显比国内高。另外,海外上市的公司需接受上市地法律、规则框架的监管,沟通适应难度大。

  海外上市当然是一个窗口,但如何吸引资源型企业到国内市场上市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青海省证监局上市处处长赵胜德等专家提出, 不断改革和完善发行制度。站在全球经济竞争特别是资源、能源竞争的角度,建立质地优良的资源型企业上市的快速通道,提高国内市场对境外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对发行制度改革的宣传,要让所有市场参与者了解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内容,知晓新的发行制度改革将会使上市发行更加公开、透明,再融资更加市场化,效率更高;完善对资源型企业科学的价值评估。国内外市场对资源型企业的估值差异,是资源类企业积极去境外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建立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价值评估体系,帮助投资者发现企业潜在、长期的投资价值;对于关乎国家经济安全、掌握国内长期短缺重要资源的企业境外上市,有关部门应该有所控制。

  青海省证监局局长王建军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好企业都在海外上市,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必然降低。而且,有些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从经济发展的平衡角度看,这样的企业海外上市管理层也应有所考虑。

  新疆自治区前副主席王友三等人士更是呼吁,应对西部优势资源类企业开启“绿色通道”,保证国家战略安全,留住优秀上市资源,提高国内证券市场的吸引力。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