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老大” 缘何风光不再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2006-08-24 00:00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陕西曾经辉煌一时。1993年,“西北第一股”陕解放上市,之后11年陕西上市27家公司,累计融资105亿元,“陕老大”名振一时。然而伴随2005年达尔曼、数码测绘的相继退市,陕西上市公司降至25家,数量上让位给拥有27家上市公司的新疆。质量上,陕西上市公司三分之二面临边缘化。2005年共计11家上市公司发生亏损,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累计高达15亿元,亏损面(44%)和清欠金额均居西北五省首位。前后比照,陕西的境遇如同一本令人伤感的“照相簿”。

  陕西上市公司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掉队。2001年,陕西22家上市公司市值达704亿元,占全省陕西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2%;2006年,陕西25家上市公司市值达396亿元,仅为全省GDP的11%。5年间陕西省的GDP翻了一倍,与之不相称的是,上市公司市值缩水近一半,市值与GDP占比在西北五省更是垫底。这些数字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陕西上市公司不但在证券市场面临边缘化,在陕西经济发展中也面临边缘化。

  诚信建设刻不容缓。达尔曼首开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而被终止上市的先河。为编造虚假业绩竟为“吹牛”上了税,难逃退市结局。精密股份、秦丰农业因违法违规经营,先后被立案稽查,最终作茧自缚。

  陕西上市公司“壳”化趋势明显,有16家从事传统的商业、机械制造、饮食等产业,并且大多盘子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结构老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2005年,陕西仅有4家公司每股收益达到0.2元的市场平均水平;14家盈利公司创造了5.58亿元利润,11家亏损公司制造了18.98亿元亏损,陕西上市公司2005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为亏损13.4亿元;亏损公司中,7家数额过亿,部分公司属上市以来首次报亏;数额巨大,“一鸣惊人”。例如彩虹股份,亏损额竟高达5.5亿元。

  有关人士认为,陕西要雄风再起,必须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重组,以带动资产质量提高,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要引导和支持上市公司与省内优势资源、支柱产业的嫁接与整合,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近期要通过政策扶持,加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引导煤炭、石油、天然气、旅游等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转移,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全省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创造有利于资产重组的良好环境。

  据悉,近期陕西将大力支持省内具有资源优势的油气煤、有色金属、电力能源等行业优质大型企业集团的整体改制上市。同时,充分利用省内高科技中小企业众多的优势,抓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后备上市资源。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