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金融办的刘国卿处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通常一个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00亿元,可以产生一个上市公司。
宁夏2005年的GDP为600亿元,拥有11家上市公司,比理论值高出近一倍,在西北五省中属最高。从某种角度说,宁夏对证券市场的利用程度较深。自1993年银广夏上市开始,宁夏11家上市公司陆续上市,累计募集资金40多亿元。截至2006年6月底,市值总计108亿元。但宁夏上市公司发展也面临挑战,盈利好的公司盘子偏小,盘子稍大的公司盈利能力又不突出。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国资委和证监局等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抓紧股改和清欠工作,有望在西北五省率先完成股改和清欠工作。截至7月底,仅剩圣雪绒一家公司未进入股改程序。
宁夏上市公司的历史负担较重,11家上市公司有3家戴ST帽子,股改面临困难。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群策群力下,宁夏上市公司采取多种创新手段,已有10家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含所有ST公司),市值超过九成,在全国股改进程排名居前。其中,G宁恒力对伊斯兰信托的投资账面价值达1.8亿元,由于后者被清理整顿面临破产,上市公司因此以定向回购并注销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方式,结合资本公积转增股份,成功完成股改,甩掉了历史包袱。GST广夏开创了上市公司股改与诉讼赔偿相结合的先例,使公司股改与解决800多名中小投资者诉讼结合起来。目前还有500多中小投资者的诉讼,将比照同样的办法加以解决。G西轴采用资本公积定向转增的方式,绕开国有股全部冻结无法送股的困境,顺利实施股改。
宁夏找准“穴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实质性重组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中起了重要作用。例如英力特集团对当时的民族化工进行重组,宁夏发电集团对GST仪表进行重组等。2004年宁夏有3家公司亏损,2005年只有圣雪绒一家公司亏损。3家ST公司中,G大元已“摘帽”、GST广夏、GST仪表已“摘星”。
宁夏证监局以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为突破口,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截至今年7月底,宁夏上市公司的清欠工作还剩2亿多元,圣雪绒等公司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合计2亿多元资金的问题将通过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方式逐步解决。
尽管宁夏股改、清欠在全国居前,但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并没有盲目乐观,他们又把目光投向制约区域证券市场发展的“死穴”,即后备上市资源匮乏上。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宁夏后备上市资源匮乏离不开地方的经济基础。宁夏作为小省,要培育新的上市资源,应集中资源调配能力,统一方案制定权和资产整合权,推动吸收合并、资产重组,将体现区域优势的资产有机地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借力资本市场。
宁夏“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为能源化工、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这四大板块。宁夏证监局副局长闫勇介绍说,目前当地培育的拟上市公司,均与四大优势产业有关联。而且国内在发行审核方面的速度加快,过程简化、透明,成本降低。宁夏企业对本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