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上海金融中心应有的九大金融文化特征: 一是突出的诚信文化; 二是宽容、鼓励的金融创新文化; 三是金融消费者文化; 四是积极主动的同业交流文化; 五是彰显上海特点的金融品牌文化; 六是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的政府金融管理文化,突出对金融的高效服务; 七是正面激励为主和影响力强的金融媒体文化; 八是倡导社会责任理念、丰富多样的金融企业文化; 九是专业高效的金融法制文化。 |
|
□王华庆 编者按: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有宽厚的金融文化作基础。以此要求上海这样的经济大都市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广义的金融文化主要包含了制度因素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金融文化的营造和建设也是金融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应当引起重视。今日本版刊登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兼上海银监局局长王华庆的文章,阐述了上海金融中心的特点及应有的金融文化特征。文中对上海未来金融发展提出新观点与思路,值得一读。
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承前启后,孕育突破的关键历史时期。我国金融业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未来金融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金融创新也会日新月异。金融业既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文化和金融文化属于精神范畴。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文化对生产力会起到阶段性的巨大制约和能动作用,先进的文化会对生产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文化也是如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应重视和加强金融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上海金融中心的特点
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经过十多年来各方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到“十五”期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四个基本确立”的目标基本实现,即基本确立金融在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优化中的核心作用;基本确立国内外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的地位;基本确立国内体系完善、辐射力强的金融市场中心的功能;基本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金融发展环境。同时,金融文化建设也开始起步,在监管部门推动下,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雏形初步形成。以专业化、法制化、国际化为主要特点,以中国银监会“四、四、六”监管目标、理念和良好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银行业监管文化也已初步建立起来。上海已经奠定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上海未来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其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一是国际化程度高。如外资金融机构众多,是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首选地区,是连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主要通道。金融服务对象、服务理念、监管方式和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接轨国际的程度相对较高。二是市场体系和功能齐全,对国内外具有金融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并为金融机构创造各种业务和发展机会,积极带动与金融有关业务和行业的发展。三是金融机构众多,类别齐全,区域管理和业务营运功能突出。如外资银行的主报告行,地区管理总部,商业银行业务营运中心在上海不断集聚。外资银行的一些创新业务基本集中在上海开展,如衍生产品业务。四是中介机构相对发达,能为市场和投资者之间、机构与服务对象之间创造各种发展机会。五是基础环境较好,较好的社会信用、人才、法制环境、通讯交通和生活环境营造了较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本文论述的金融文化也正逐渐彰显效果。六是金融创新活跃。这是金融中心共有的一般特点。金融市场集中和中外机构的大量集聚,经济发达以及市场发展环境良好,必然会促进金融创新的加快。近年来上海金融业发展中,不但新业务新产品日新月异,而且还诞生了许多新型金融机构,丰富了创新的内涵。七是金融市场对百姓的影响较大。如股票交易,金融理财,保险投资等已成为日常大多数百姓议论的话题,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个较大因素。
上海金融中心应有的文化特征
与这些特点相对应,上海的金融文化既要符合金融文化的一般特征,也应有较强的区域性金融文化的特点。
一是突出的诚信文化。诚信是金融发展的基础,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诚信既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又是现代经济生活中视为宪章的信条。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诚信文化建设就必须走在国内前列。这包括崇尚诚信的行为和各种措施,如较强的诚信观念、诚信价值的维护、各种有效的征信体系建设、违背诚信原则的代价和制约措施等等。
二是宽容、鼓励的金融创新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上海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各机构必需加快创新,以提升各自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上海经济相对发达,总量规模大,对内对外开放程度高,金融服务需求巨大,也为金融创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金融创新难免有风险,一些创新还涉及对现有政策法规的突破。为此,要实现加快创新,需要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内部形成对创新宽容、鼓励和支持的氛围。目前各系统的创新产品大都集中或率先在上海推广,如外资银行的衍生产品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已具有金融创新产品不断丰富、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加快、市场对创新产品接受程度较高等特点,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的金融创新文化正逐渐形成并产生了积极效应。
三是金融消费者文化。金融消费者文化一般需建立在经济金融发达的基础上,一方面发达的经济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富不断增加,为金融服务需求创造了一定条件,另一方面发达的金融业是为社会提供丰富金融产品的前提条件。所以上海经济金融持续快速发展,具备了率先形成金融消费文化的良好条件。上海的百姓应对金融市场、业态的变化,金融服务创新具有较强敏感性,应普遍掌握一些金融常识,对金融市场及业态的认知度应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并能自觉地维护金融发展的社会诚信环境。
四是积极主动的同业交流文化。现代产业经济学阐明,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手段,并不能替代近距离直接交流所产生的信息成本降低的优势。上海金融机构和市场集中,为从业人员创造了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增强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创新和发展。要发挥这种优势,金融机构之间应打破以往各自封闭研究与发展格局,进行开放式的研究和创新思维,主动与其他机构展开交流。要紧密结合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加强战略性研究并确定自身的发展计划。行业协会、金融管理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也应为增进机构间交流发挥应有的协调与支持。
五是彰显上海特点的金融品牌文化。作为国内金融中心和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必须拥有鲜明的地方金融品牌,以品牌为重点之一构建金融文化高地。如打造功能完善、形象突出的中央商务区(CBD)文化。建立信息量大、对防范信用风险具有实效的各种征信系统。组建影响力大、金融资源控制力强的金融控股集团等等。使地方金融品牌成为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提升上海金融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文化动力。
六是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的政府金融管理文化,突出对金融的高效服务。上海金融业处于支柱产业,政府应坚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规律办事,突出服务,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加强对金融有效服务。以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合理规划与布局、协调金融机构合作、推广金融宣传等方面为重点,建立政府的金融管理与服务文化。
七是正面激励为主和影响力强的金融媒体文化。如今,媒体的影响已无处不在,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运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虽然媒体以客观、公正、透明和及时为原则,但身处上海,就应具有自觉维护和促进上海金融稳定发展的意识和责任。使媒体在正确引导金融消费者投资和消费,在维护市场信心和稳定发展中发挥正向的激励作用。
八是倡导社会责任理念、丰富多样的金融企业文化。上海目前的经济金融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许多经济指标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有加快对接国际先进的金融经营理念和惯例的条件。应率先推行目前国际倡导的公司社会责任观念,使其能有效促进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各自性质、功能和条件的不同,创造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企业文化。如各金融机构的合规文化、创新文化、信用文化等,央行的宏观调控文化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文化等等。金融从业人员都应自觉树立谨慎、创新、尽职、语言规范、服务规范等意识和行为。
九是专业高效的金融法制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以及金融资源不断集聚上海,新型金融案件和金融风险也在逐渐增加。要求上海建立与金融发展规模和创新要求相适应的法制文化,如拥有丰富的国际化、专业化的法律人才资源,拥有专业的金融法庭,完善的地方金融政策法规,较强的社会法制意识等等。以有效应对各种影响金融发展的案件和风险。
目前,上海金融文化建设总体还相对落后,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金融文化内涵、特点、建设要求尚不明确,基本以机构的企业文化来替代金融中心所具有的丰富的金融文化内涵。尚未制定系统的金融文化推进计划,与现代金融市场与机构相匹配的金融文化尚未形成。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责任明确,分工有序,合作共建的金融文化推进机制。这些问题,将制约未来上海金融业的加快发展与综合竞争力的加快提升。
(本文作者系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兼上海银监局局长、研究员)
哲学、社会学等理论阐明,文化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文化一般可定义为:人类在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能力和全部财富,是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学认为,广义的文化主要包括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的道德和理智规范。狭义的文化一般是从层次性和结构性来表述的,从特定的视角去研究特定条件下,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物质机构,包括思想道德、制度规范、价值形态、管理理念和各种精神产品等等。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已是物质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统一,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还应包括文化层面,以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文化提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层次,缺乏文化含量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低质量、低效益的活动。
金融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指人们在金融活动中创造的金融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等方面,主要包含制度因素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这也是广义的金融文化。狭义的金融文化,则是从特定的金融环境、市场和市场主体等来定义和阐述的。如同一般文化的作用,金融文化对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制约能动作用,是一种金融文化生产力。从金融行业性质和功能方面归纳,现代金融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是以信用和风险为核心的特殊行业文化。金融业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经营信用和风险。信用对于金融业来说是最关键和首要的条件,没有信用基础,就无法有效的负债而获得资金,就没有生存基础。维护信用,一方面要靠法律制度约束,靠监管和市场约束,有时还要依靠国家信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自身具有较强的诚信意识,审慎经营,有效管理风险,稳健发展,才能获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同时,金融业又是风险最大的行业,时刻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影响,所以必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以此作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是微观的金融企业文化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是金融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各金融机构因其性质、功能、经营条件和市场定位等方面的不同,其核心价值取向,行为的制度和观念约束会有一定差异,表现在风险管理、创新与服务规范等方面的观念和行为也有所不同,比如央行的宏观调控文化、风险为本的银行监管文化、众多金融机构的合规、创新以及服务文化等等。
三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文化的具体表现特点一定根植于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就我国而言,地区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差距,地域社会文化特点,都会影响区域性金融文化的形成。如农村经济金融体系与都市型经济金融体系之间,沿海都市型经济金融体系与中西部都市型的经济金融体系之间,金融文化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四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金融文化开始体现经济性和社会责任的统一。经济利益性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律之一,金融活动也不例外。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观念已在一些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得到确立,尤其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开始得到重视。该概念起源于欧洲,是对西方企业竞争模式和牟利思想的深刻反思,近年来开始流行。《财富》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开始加上社会责任的标准。现代社会经济中,“股东中心主义”(Central Share holder,简称CS)的传统经济理论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公司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理论越来越得到重视。CSR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函数不应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利益。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范畴,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当今,金融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资金流向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环境、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现代金融文化也应体现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使金融活动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方面得到恰当平衡。
五是如其他的文化一样,有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性质。金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沉淀的过程,不是短期内产生的。但主动的推进文化建设行为和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则能加快新文化的形成。在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下,金融市场各种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都会加快提高。
现代金融文化五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