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非理性冲动才是最关键
[□本报记者 柯鹏] 2006-08-25 00:00

 

  □本报记者 柯鹏

  

  在加息大棒下,楼市的“金九银十”似乎已经不值得期待。但是,余南平仍然认为,目前来讲,货币政策对中国没有意义。“如果不能控制地方的投资冲动,按照目前这种利率来讲,控制经济过热是做不到的。”那么,加息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

  在楼市,银行的这种冲动也不能忽视。

  在加息的当天,人民银行就表示,虽然加息0.27个百分点,但是如果执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就是基准利率的0.85倍 ,实际上调幅度仅为0.06个百分点。这一周来的实践显示,在激烈的竞争下,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个人房贷利率就给了这个0.85的折扣。

  问题是,如果这样的弹性空间变成了争取商业利益的手段,所谓的市场化调控又有几分疗效?

  “很多商业银行认为,既然你给了我这个权限,我就把这个权限用足。”不少专家这样解释。但是,人民银行的原意,应该是让银行在自检风险利润比的前提下,把握好自己的信贷利率水平,对于一些客户优惠。那么,得到优惠的客户,究竟是信誉好的?还是第一次买房的?

  如果是首次购房者享受85折的优惠,那将对鼓励自住房消费起到积极作用;对以前曾经买过房、现在买第二套但是信誉良好的购房者,仍然给予85折的优惠,这和我们整个楼市调控政策就似乎有点不符。

  当然,银行不是“滥好人”。但是,在盈利大棒指挥下,这种非理性的“一刀切”也值得警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