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浙两省重点可疑洗钱交易占全国六成以上
[□本报记者 苗燕 禹刚] 2006-08-25 00:00

 

  近年来,我国反洗钱工作卓有成效 张大伟制图
  昨天,央行公布了《2005中国反洗钱报告》。这是继《反洗钱报告2004》以来,第二份来自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反洗钱报告。报告中首次披露并分析了洗钱案件的真实案例,与此同时,央行还首次透露了反洗钱的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本报记者 苗燕 禹刚

  

  可疑资金报告上升很快

  央行报告首次透露了我国反洗钱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情况。主要的反洗钱工作部门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银行类金融机构等都配备了反洗钱工作人员,总人数合计超过14万人。除大量专职工作人员外,还有大量兼职反洗钱人员。其中,央行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已超过4000人。

  2005年2月,大额资金交易报告制度开始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推开。其中,人民币和外汇大额资金交易报告数量呈逐月增加趋势。尤其是8月至12月,上升速度较快。其中12月份最高,超过1300万笔;2月份最低,接近500万笔。高峰发生时间与2004年基本一致,但报告数量远远超过2004年。

  另外,人民币可疑资金交易报告数量上升很快。人民币可疑资金交易报告数量为28.34万份,是上年的7.85倍。外汇可疑资金交易报告198.9万笔,是上年的11.96倍。可疑资金报告集中在8月和12月。

  首次公开多起重大洗钱案件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破获的大案要案居多,破案数量基本持平,但涉案金额大幅上升,接近1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央行共移送犯罪线索2790个,涉及金额327.8亿元人民币;外管局移送犯罪线索405个,涉及金额12.4亿美元。

  经统计,山东、广东、浙江是涉嫌洗钱犯罪的多发省份。

  央行还首次公开了多起在2005年曾引起重大反响的洗钱案件。并就犯罪的形式与手段首次予以了详细的介绍,社会公众从而得以首次系统了解洗钱交易的过程与手法。其中包括曾经引起重大社会反响的湖南郴州“住房公积金第一案”及“10·12”银行内部人员洗钱案等系列案件。

  打掉地下钱庄等47个

  2005年,地下钱庄及非法买卖外汇窝点被打掉47个,涉案金额上百亿元人民币。由于连续几年的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的非法交易活动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地下钱庄的数量、涉案人员数量及涉案金额均有所下降。

  粤浙重点可疑交易最多

  央行报告透露,广东和浙江省的重点可疑洗钱交易信息居全国前列,占全国总量的61.8%,特别是广东省尤其突出,占到全国总量的40.5%。

  从地区分布统计来看,人民币可疑资金交易报告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和西南的边境口岸地区和个别内陆省份。而外汇的可疑资金交易报告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边境口岸地区。

  央行表示,深圳市和珠海市毗邻港澳,非法经营买卖外汇业务的地下钱庄较多,外汇可疑交易的情况比较明显。而新疆等地为吸引外资而实行的优惠政策,给非法炒汇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在新疆和我国东南地区之间形成了巨额的资金流动。

  报告还透露,2005年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移交可疑交易线索533份,涉及人民币793.51亿元,涉及交易6万余笔,账户3906个。

  在此基础上,央行向执法部门移送可疑交易线索41份,涉及人民币259.59亿元,外币0.49亿元,涉及交易1万余笔,账户582个。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