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喜玉
随着时间跨过2006年的中轴,上市公司的清欠工作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攻坚时刻。从已披露2006年度半年报及沪深交易所统计综合来看,仅今年前6个月就“消灭”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约140亿元,但截至目前,沪深两市仍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未完成清欠。
上半年消灭三成占款
按照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要求,2006年年底是彻底解决控股股东和实际 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最后期限。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沪深两市共有396家上市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共计占款约456亿元。而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通告”相关信息,截至2006年6月30日,两市共有148家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余额为315.70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两市合计清欠金额约140亿元,占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30%左右。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数据,截至7月31日,存在资金占用问题的公司为139家,占用余额305.48亿元。除去8月份公告已完成清欠的大商股份、G昌九等公司,截至目前,沪深两市未完成清欠的上市公司仍有100多家。
攻坚难度增大
然而,随着清欠向纵深推进,攻坚难度也愈来愈大。数据显示,今年6月和7月完成清欠的上市公司分别为41家和9家,合计清欠金额分别为20.71亿元和10.22亿元,与上半年相比呈逐月下降趋势。
在100多家仍存在占款问题的公司中,目前沪深两市的占款“状元”三九医药大股东占款余额高达37.46亿元,占款数额巨大的还包括莲花味精、*ST黑龙、*ST托普等众多公司。同时,这100多家公司中还有包括*ST联谊、*ST海纳在内的10多家公司至今尚未披露清欠承诺及相关计划。占款数额大、历史包袱沉重、大股东缺乏还款能力,这些在剩余占款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显然增加了清欠攻坚的难度。
清欠创新频出
根据已披露的半年报,占款公司拟采用的清欠方式多种多样,创新频出。现金清偿、红利清偿、以资抵债清偿、股权转让收入清偿和以股抵债清偿等方式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阿继电器等部分公司还提出了与引进战略者、债务重组等相结合的一揽子清欠方案。
从已完成清欠工作的上市公司情况看,占用资金数额较少、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公司多数采用了最为便捷的现金清偿方式,而占用资金数额巨大或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的公司则倾向于将清欠与股改相结合,以股改为契机,实施以股抵债或以资抵债的清欠方案。比较典型的如G长虹,通过与股改相结合的定向回购方案一举解决了高达12多亿元的集团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南京中北结合股改对第三大股东所占用的6.1亿元资金作出了偿还安排。
刑法修正案实施后,上市公司运用法律手段追究资金占用方和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如*ST龙昌、上海科技、*ST三农等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方的责任人均因涉嫌挪用资金罪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罪被刑拘或被逮捕,ST鑫安等公司已启动司法程序清欠,*ST实达等公司也称会考虑使用司法手段清欠。沪深交易所日前也表示,会继续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关于清欠的披露和承诺情况,加大对拒不清欠的相关当事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