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资金将加速入市
[□刘勘] 2006-09-01 00:00

 

  □刘勘

  

  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7月份,共发行短期融资券135只,发行金额为1690亿元,平均每月发行20只,月均发行金额241亿元,7月份发行23只,金额为299亿元,8月份发行16只,金额为220亿元,反映当月发行量小于前两个月和月均平均水平。估计下半年余下时间,短期融资券发行还会逐步递减,这预示着市场资金继续向实体经济的流动量将进一步放缓,从而意味着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向虚拟经济的股票市场流动可能性加大。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是企业贷款的一种替代形式,也是企业债券的一种,虽然它不在央行金融统计之类,但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作为企业自筹资金行为,随着目前贷款利率的上调和信贷规模的严格控制,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尤其在今年1至7月份商业银行贷款,已经完成2.35万亿,占总量2.5万亿的94%,8月份很可能接近或者完成全年央行所控制2.5万亿的目标。因此,客观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行短期融资券需求量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在控制贷款规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金过剩,也更愿意投向债券市场。

  但是,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以防经济过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占56%,银行信贷资金占20%,外资投资占4%,可见企业自筹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其中相当部分是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基本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

  从投资结构上看,投资重点集中在远离消费品领域,如1至7月铁路运输投资增长84.7%,非金属矿采选、制品业投资增长50%,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42.5%,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40.4%。虽然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增长阶段,加大能源和原材料投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该领域过大过快投资而脱离消费市场,这种高投资低消费格局,会造成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加据。为此,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要遏制违规项目上马,其中包括控制或减少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量,从资金源头上控制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这些措施将是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预防宏观经济过热的有效方式之一。

  但这样一来,将使当前过剩流动性资金,通过企业短期融资券,继续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收窄,流入速度减慢和流入量减小,意味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将遇到较大的挑战。加之银行信贷资金受央行新增规模总量的限制,滞留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资金,也难以像今年上半年大规模地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另外,还有双顺差和人民币利率、汇率双升格局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作用有可能使流动性从过剩走向泛滥。

  那么如何解决流动性泛滥资金的出路问题将是十分迫切的。因此,我们认为,将流动性资金疏导至虚拟金融市场中去,从而构成股票市场资金有效供给作用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是国家遏制宏观经济过热的主要手段和目标。

  我们预计,相关措施的出台将使短期融资券发行减缓,过剩流动性资金将加快流向股票市场,而且预计流入量将会逐渐增加,这种对股票市场影响作用,很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甚至可以支持未来两年的股市的强势,当然,总体市场仍将以震荡攀升的形式出现。与此同时,可以预计的是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和总体规模也将迅速增加与扩大,A股市场将迎来15年来发展最快时期。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