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即将迎来根本性变革
[□本报记者 夏峰□实习记者 李春燕 本报记者 马斌] 2006-09-02 00:00

 

  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现场 高剑平 摄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华庆
  中国金融市场即将迎来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今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届时国内外金融机构将在同一个市场环境和同一套监管规则下直接竞争。这种开放竞争的格局,将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面貌。

  而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重镇,则处于这场变革的中心,已经开始成为金融地图上的焦点。浦东新区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设立并投入运作、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获准筹建等,接连出台的这些重大举措,无一不是着眼于市场全面开放后中国金融服务水准的提升,而其要旨则是创新。这些举措将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并逐渐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

  9月1日至2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围绕“全面开放后的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这一主题,诸多金融家、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

  王华庆:

  国内银行业管理

  处于割裂状态

  □本报记者 夏峰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华庆昨日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国内银行业的管理处于割裂状态,而良好的公司治理应当是银行业和发展监管的核心目标。

  王华庆认为,加强公司治理是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有效治理是维持对银行信任的前提,是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在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核心是持续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核心目标。”

  王华庆称,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仍存在较大差距,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商业道德、职业规范以及社会责任方面都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对于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王华庆表示,该项工作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国内银行管理是割裂状况,而不是循环过程,没有纳入到统一管理体系之中。”

  “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着银行经营决策和金融创新的方向,是银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环节,因此需要树立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王华庆说。他进而表示,银行应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检测等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机制、体制和风险管理流程上,确保银行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管控,这个也是监管当局实施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

  王华庆最后表示,策划是银行发展的关键。以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来看,策划在提升银行信誉的同时,还可以延伸出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为银行业创造和增加价值。

  陈文辉再敲保险业偿付能力警钟

  □实习记者 李春燕

  本报记者 马斌

  

  昨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保险业实现有效监管,需要通过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三大支柱共同实现。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尤其重要。

  他表示,治理结构好坏,对于公司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相比其他监管方式,公司治理成本最低。也正因为如此,保监会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愈加重视。

  陈文辉介绍,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分股东结构、董事会、经理层、内部建设四个层次。股东之间一方面要股权分散,形成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核心股东,做到真正有股东来整个掌控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要把董事会建成一个民主的执行机构,同时要落实好独董制度,让独立董事切实发挥监督作用。要形成职业经理层,不仅要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做好经营,也要保护被保险人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他说,保监会最近正在起草有关总精算师管理办法,将通过总精算师这样一个职位来达到监管目的,如果公司经营者,或者是董事会,出现了一些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总精算师要向董事会报告,还要向监管部门报告。“内部控制一旦建立可以更好地解决市场不规范行为。”他说。

  在谈到市场行为监管时,陈文辉说,要花大力气解决保险误导问题。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产品越来越复杂,误导行为时有发生。“误导行为在保险业是世界性难题,即使在美国,也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在我国新兴的保险业市场,更要花大力气解决误导问题,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他表示。

  对于偿付能力,陈文辉强调,不管在正常情况还是危机情况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都非常重要。“虽然现在看来,由于不断有资金流入保险公司,这个问题显得不是很重要,但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靠的是信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在资本约束下的发展模式,不能盲目搞扩张。”

  陈文辉还透露,今年10月将在北京召开国际保险监督官第13届年会,就监管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嘉宾观点集锦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要清楚地看到中国金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我国金融业在法治监管等8个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将来必须增加金融产品品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比如说创业板等,我认为推出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还需加快完善和深化银行体制改革。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主席伊安·穆林:对任何金融中心来讲,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收税制度,这一点比具体税种更加重要。过去在金融中心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出台的税收政策会有税收方面的优惠,这些税收优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回到具体税收来讲,一些大的金融中心,比如像香港,在税收水平上就非常具有竞争力。还有我们必须开发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在英国和法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税收,需要尽量避免税种和税收发生变化所增加的一些不确定性。

  法国兴业银行亚洲副总裁雷普帆:中国的衍生产品必须有以下驱动力,首先面对国际化,利率汇率要有波动区间。还有一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就是利用本土和国际机构教育的对话机会,形成决策人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的机会。

  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罗布特·麦考利:我们现在可以看到QDII目前为止对于政府不会带来很大影响。事实上我相信这个方面还要有一次重新的平衡,政府和公司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政府的投资很多时候通过投资一些国外的债券,对于一些机构投资者或者是个人来说,他们可能是更多持有股权而不是债券。我想对这些国际资产组合也会出现重新调整和平衡,目前中国有很多外国直接投资,所以中国也存在大量的股权,这个对国际资产再平衡会产生一些影响。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国际资产持有和资产平衡方面都会出现一个新的走向。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上海需要建设发展和自己地位相适应的财经媒体,当前的财经媒体起步和层次低,业务量相对单一,很难满足上海金融发展的需要。

  (夏峰 整理)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