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权证成功运营 上证所将继续支持创新
[□本报记者 叶展] 2006-09-05 00:00

 

  ———访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

  □本报记者 叶展

  

  作为第一只走完全程的股改权证,宝钢权证顺利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总体上看,宝钢权证获得了成功,这也为进一步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刘啸东强调,未来上证所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市场创新。

  问:您怎样评价宝钢权证一年多来的历程?

  刘:宝钢权证总体上是成功的。首先,宝钢权证 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为股改对价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推动了股改进程;第二,宝钢权证总体交易过程平稳,克服了成交量大、日内回转交易等技术难点,没有出现技术故障,也没有信息披露的瑕疵;第三,行权过程合理。最终有221个账户行权了554万份宝钢权证。

  问:为了宝钢权证的顺利诞生和交易,交易所做了哪些工作?

  刘:宝钢权证的成功,需要感谢各方面的努力。证券监管部门、宝钢股份、国泰君安、中登公司等都做了大量工作。

  上证所也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在制度方面,推出权证之前,上证所出台了《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条例,从制度上保证了权证的顺利运行;在投资者方面,在权证上市前,上证所要求各会员单位必须向客户揭示风险并签订风险揭示书,上证所还通过外部网“媒体专区”、投资者教育中心等平台协调专业机构和媒体做了大量面向市场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监管方面,因为盘子小、市值低、又是T+0交易,宝钢权证对监控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监察部专门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监控指标,并在2005年11月9日和2006年8月7日分别对出现异常交易的某证券营业部和某个人账户进行了惩处措施;在信息披露方面,原先宝钢权证行权和宝钢股份的中报安排在同一天,为了让投资者在行权时有更充分的决策依据,交易所特意与宝钢股份进行了协调,将中报提前到了8月29日。

  问:宝钢权证顺利完成历史使命,其意义何在?

  刘:首先,作为第一只股改权证,宝钢权证的诞生有力地支持了其股改,并为其它公司股改作出了示范,使一些用其它支付方式有困难的公司找到了新的对价方式。

  其次,权证对正股形成了一定的支撑。统计显示,沪深两市发行权证的公司,其股价在权证发行前10个交易日平均累计涨幅达到了9.45%。

  第三,权证活跃了市场交易。一方面,权证的诞生使证券市场多了一个创新品种,并且受到投资者欢迎,权证市场诞生一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另一方面,权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正股交易的活跃,我们发现,权证持有人的账户中股票投资也在增加,而不是如某些观点所认为的权证对股市形成抽血。

  第四,宝钢权证为进一步产品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从T+0回转交易到投资者培育,从市场监察到券商风险控制,我们的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今后上证所会根据市场需要,不遗余力开发各类创新产品。

  问:市场上对于宝钢权证有着诸多议论,比如,有人认为权证没有行权就等于一张废纸,也有人认为权证对股票市场会形成“抽血”作用,您觉得这些观点正确吗?

  刘:我不同意这些观点。而且,事实也证明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首先,权证即使不行权,也不等于权证本身就是废纸一张。权证的本身具有诸多功能,比如,权证具有杠杆作用,可以作为风险对冲的工具,可以促进正股的活跃,可以发现市场预期,行权只是权证的功能之一,并不能因为没有行权就把权证的其它功能一概否定掉。而且,行权与否是与权证设计以及正股的走势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权证,都存在不行权的可能,在成熟市场,也有相当比例的权证到期之后是不行权的。从这一点来说,以行权论成败是不科学的。

  其次,事实证明权证非但没有对股市形成资金分流,而且还促进了股市的活跃。统计显示,宝钢股票在权证发行后一个月,成交量明显比权证发行前要高;而且,权证持有人账户中的股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此外,权证的创设也会带来对股票的需求。因此权证对股市的作用应当是正面的。

  问:作为具有试验意义的品种,宝钢权证必然存在一些缺憾,您认为一年多来揭示的问题有哪些?

  刘:毋庸讳言,宝钢权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权证的设计上,可能存在行权价偏高、发行数量偏小、期限过长等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引进供需平衡机制,在市场需求非常大的时候,供给无法跟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权证价格长期大幅偏离理论价格,并出现了市场过度投机的现象。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