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神话是怎样炼成的
[□施正荣] 2006-09-07 00:00

 

  □施正荣

  

  科技创业,就是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来贯穿整个企业的运营。除了资金之外,做好一个企业必须把好技术、市场、人才这几关。

  技术可持续创新

  尚德的优势在于技术。在国外14年,我对太阳能相关的材料、设备都很熟悉,这对回国创业、设计生产线有很大帮助。公司成立的那天起,研发中心就成立了。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我们处于新能源行业,价格比传统能源高,只能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成本、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例如,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取决于材料的好坏、做电池芯片的工艺等。如果转化效率提高1%,成本就可以降低8%,而靠节省劳动力、原材料等才能降低1%到2%,所以只能依靠技术可持续创新。

  这几年,我们申请了很多专利,包括最近我们和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合作。双方有一个协议:联合开发的技术双方各占50%;尚德可以用其进行大规模生产,大学不收取任何专利费;得到尚德允许后,大学才能把专利卖给第三方,而我们要享有50%的专利费。有一家外国同行买了这个技术,每年按照技术生产500兆瓦,我们每年专利费就有5000万美元,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收入。我们并不怕竞争对手买我们的技术,因为我们还会有更先进的技术。

  市场理念创新

  市场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市场机遇的把握上。

  2002年10月,尚德开始投产。11月份,我们专攻国际市场,到2003年4月份,我们就把2003年可以制造的产品都卖光了。为了不丧失机遇,在第一条线刚刚投产的情况下我们就决定扩产。可是钱从哪来?6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都花完了,都用于改造和引进设备了,没有一点流动资金,只好找银行贷款。这时,我意识到,要从科学家注重的转换效率变为抓住市场。我们最后改变了生产工艺,降低了投资成本,所以第二条生产线只花了1600万元人民币就完成了,产能是第一条生产线的两倍。由于这条生产线的及时投产,抓住了2004年市场的黄金期,我们的销售额从2003年1.5亿元跃升至2004年的8亿元。

  2003年年底时,我们预测到2004年市场会火爆,所以料到原材料供应会紧张。于是,我去德国拜访了一家以硅片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经过努力,在原材料供应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获取了两年的合同,我们现在又跟他们签了10年的合同,双方成为了很好的合作伙伴。

  给人才施展的空间

  人才非常重要,所有的事情都是人才做出来的,我们公司现在发展速度很快,越来越感觉到人才的难能可贵,尤其是和企业理念一致,有很强执行力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要吸引人才进来,一定要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技术人才的管理是很难的,我想给他们方向就行了,具体怎么操作不一定管得很细,这个就是我们目前的管理方式。太阳能行业比较知名同时又是华裔的人士基本一半都被我们招来了,我们的管理团队都是国际化的团队。

  我们做企业还要有胸怀,有一句话“你的心胸有多宽有多大,你的企业就可以做到多大”,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容忍错误,人才的紧缺使你很难找到一个全才,但是可以看到每个人的优点,不足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在这方面比较强的人来做,两个人合起来可能就形成一个完人。

  (本文摘自无锡尚德董事长兼CEO 施正荣先生在中欧管理论坛上的发言 吴琼整理)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