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酝酿基金公司市场化退出机制
[□本报记者 李佳] 2006-09-07 00:00

 

  □本报记者 李佳

  

  基金业竞争者差距拉大,强者恒强,弱者不仅徘徊在生存边缘,且频繁的股权变动在一定程度上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据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情况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可能会放开更市场化的手段对一些良莠不齐的“莠”者进行“整顿”,相关的办法也会参照台湾等基金业先行地区的经验。

  这也意味着,“大”基金公司吞并收购“小”基金公司、“小”基金公司被迫关门等情况 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不过,上述人士说,基金业的“退出机制”是个必然,但也会是一个比较漫长谨慎的过程。从监管部门的重视,到市场调研,再到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直到制定草案,都需要反复的论证。

  据今年上半年证券投资基金半年报数据显示,50家基金公司中有26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低于3000万元,其中19家公司管理费收入低于2000万。虽然其中有很多为成立不久的“新”基金公司,但是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排除不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并不能抵消成本,处在长时间亏损状态,或者不能给股东提供相应的回报。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告诉记者,台湾的基金业发展也走过了一条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早先台湾市场上债券基金(类似国内货币基金)出过事情,监管部门要求运作良好、资本雄厚的大型基金公司来“托管”这些难以靠自身力量摆脱阴影的小公司。随后,也出现了基金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对于这样的行为,监管机构并不会对“收购市场价”做任何干预,所起的作用只是“防止高买、高卖的关联人交易”和适当监管。

  有了台湾的参考经验,大陆的基金管理也必须得尽早考虑基金公司的"退出机制"。从2001年推出开放式基金以来,监管部门就逐渐地推行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从简化基金产品的审批程序、引入专家评审制度,到“审核制”的进一步松动,再到未来可能与国际通行的“备案注册制”相接轨,中国基金业的市场化发展步伐也在加快。

  大基金吞并小基金、小基金被迫关门等现象或将出现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