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达志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 |
|
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尔的经济波段理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要素的重大变革或转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要素驱动的经济,这种经济类型在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基本要素,如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二是投资驱动的经济,这种经济类型一般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生产效率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技术来源大都来自于技术许可、外国直接投资、合资企业和模仿,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和生产的效率;三是创新驱动的经济,这种经济类型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企业能够推出创新的、处在全球经济前沿的产品,经济中存在强有力的、支持创新的制度和激励,产业以集群的形式存在,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创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今天的深圳,城市和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因为自然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一系列资源的限制而难以为继,面临着要素投入的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巨大压力。
要实现两大转变,使自主创新将成为深圳市经济发展、支撑产业与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深圳面对着艰巨的挑战。
工业革命时代的增长方式主要是建立在资源型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科技革命时代则是建立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科技要素较之自然资源要素而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性资源,科技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它不服从价值规律、不服从稀缺规律、不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科技要素的优化组合,正以其强大动力推进整个人类社会知识创新、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前进步伐,
问题是,巨大规模和数量的科技要素从哪里来呢?最好的来源是城市的创新能力。因此,能否形成自主创新型城市,能否改变要素的投入方式,能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具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能否在世界经济与科技全球化新的竞争时代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深圳而言,这里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单位发生了变化,这个基本单位既不是国家,也不是单个的企业,而是由各种现代产业、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产业关联所共享的现代中心城市和城市群。 而中心城市能否带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中心城市能否成为创新中心,这是科技文明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核心问题。显然,在今天,整个珠江三角洲,还没有那个城市具有鲜明的创新中心城市的特征。
城市创新体系的构造离不开诸多子体系的建设,比如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扩散体系,还有培养创新人才的人才培育体系,有政府创新政策的政策导向体系,有情报交流、技术市场等综合性的技术服务体系,有提供风险投资支撑的金融保障体系,有建立创新氛围、创新环境的创新文化体系,有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创新实现体系等等……这么多子体系构成的创新体系均环环相扣、相互依托,而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依托这些子体系。因此,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是支撑自主创新的制度基础和环境基础,而城市创新体系是否完善又是检阅自主创新能力能否形成的最佳理论和方式。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妨细问:深圳城市创新体系中最重要和最薄弱环节是什么?如果没有优质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支撑,要想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城市是无法设想的,想成为区域性创新中心的难度就更高了。
如果深圳想在未来时代有所作为的话,无论如何应该更多地注意发展行为中的长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