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
|
□本报记者 袁小可
“我们参加了这次2006年度输美、输欧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协议招标,能拿下多少不清楚,但拿下了做不做还得看定价是否合适。”昨日,一位浙江民营纺织品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对出口配额不再志在必得,这道昔日束缚公司出口业绩的紧箍咒效应已开始松动。
截至昨日,中国出口欧美纺织品协议类别清关情况显示,除亚麻或苎麻纱等少数类别,绝大多数纺织出口产品类别的清关率大多在40%左右,延续了今年以来出口配额使用率不高的趋势。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表示,出口配额使用率不高是炒家造成的恶果,订单流失以及出口价格的降低,令很多企业即使获得配额也选择不做,到头来,炒家亏了本,企业也付出了代价———一部分企业放弃受限产品出口业务,一部分海外客户相应转移订单。他表示,配额价格主要还是目前的供大于求的状况决定的,需要等到海外客户订单再次转移过来,供求状况才能变化。“好在我们有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的优势,订单回流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美欧客户领略了印度、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效率后,有一部分订单会回流的,如果订单回流情况较好,配额供求应该可以大体平衡,再加上招标对市场价格的平抑,企业对配额使用的积极性将会有所提高。”梅新育作此预测。
对于昔日争抢的配额,联合证券研究员李鑫认为目前已不重要,虽然对欧美出口增长下降,但我国纺织服装整体出口仍然持续快速增长,因为对非欧美市场增长非常快,已弥补了对欧美市场增长的下滑。
9月7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说法:2006年1至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达88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7%,国际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由去年同期的69.78%上升到72.13%。尽管1至7月,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地区出口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65.91个百分点和53.8个百分点,但是对非设限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十分显著,同期对非欧美地区的出口额达545.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11%。
尽管出口量高歌猛进,东方证券研究员施红梅仍然提醒投资者注意行业利空面的压制。她表示,纺织类上市公司未来的危机主要来自行业面,人民币继续快速升值、出口退税率的下调预期都是下半年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短期内,纺织业成长速度将随之放慢,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持续减弱,只有中小型、高成长性且盈利能力稍强的公司,以及多元化运作较成熟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