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免疫”拷问调控“执行力”
[□本报记者 蔡国兆 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 季明] 2006-09-11 00:00

 

  尽管政策频出,但是房产企业似乎仍然处于“免疫”状态 本报记者 史丽摄

  □本报记者 蔡国兆

  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 季明

  

  调控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在供应结构、房产信贷、土地市场等方面推出系列措施后,日前,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宣布联合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

  相关部委对房地产市场推进系统调控的决心已显,然而,由于房价的居高不下以及升势向二三级城市蔓延,有关房地产市场“政策免疫”的说法开始在民间流传。

  效果取决于“执行力”

  按照三部门日前作出的联合部署,商品房预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布虚假信息等恶意炒作行为等将在为期一年的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顿活动中被重点查处。

  “随着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顿的开始,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已经基本出齐。”有关人士评价说。

  从4月底开始,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频出,涉及信贷、税收、利率、外资、户型结构、土地出让、市场信息等,其中有些领域还有多项政策的制约。

  “重要的并非国家再出台多少政策,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上海房地产独立评论人士顾海波说。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调控的“执行力”确实还存在问题:8月初,珠三角某市推出两幅“限户型、限房价”的住宅用地,规定90平方米以下户型房价不得超过6000元/平方米,而周边住宅市场均价不到5000元; 9月初,长三角某市“限户型细则”传出,该市对“9部委意见”关于90平方米以下占70%的要求将可能按照“环内90平方米比例50%,内外环间70%,外环外74%”的原则实行。

  “按照这个‘细则’实施,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国家有关限户型政策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顾海波说。

  地产商“政策免疫”

  “执行力”的缺失导致了地产商“政策免疫”局面出现。

  “国家有关政策并不是打压房地产业。有合适的项目、合适的地块我们会继续去做。”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6日在上海说。

  就在许荣茂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许荣茂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有着“筛选”的作用。“好的企业壮大,差的企业淘汰是市场规律,宏观调控加速了这一过程。”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均已出现地产商忍痛出让项目的现象。

  “有关部门对房产业的调控思路是相当清晰的。通过提高信贷、土地出让门槛遏制投资过热,同时通过调节供应结构,抑制房价过快攀升。但从目前情况看,在遏制投资过热与抑制房价过快攀升之间似乎没有建立起良性互动的机制。”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说。

  在他看来,没有建立良性互动的表征之一是大型房地产发展商的心态并未受到重大影响。

  6日,占地560余亩的上海浦东花木新民北路地块开标,中海、华润等8家房地产巨头参与竞标,金地开出了近60亿元的天价。该地块建筑总面积不超过53万平方米,按金地的报价计算,楼板价达每平方米11000多元,几乎赶上了周边楼盘的房价。

  “可以说,不少发展商对于目前的调控政策基本上处于‘免疫’状态。”尹伯成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