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上证第一演播室现场,光大证券行业研究员赵雪桂(左)美国CSM公司大中华区汽车市场分析师黄哲睿(右)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
|
□本报记者 吴琼
伴随着2002年汽车销售的井喷,汽车类上市公司成为2003年的投资宠儿;众多的汽车企业也开始急速扩充产能。3年后的今天,汽车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汽车类上市公司变得沉默,但作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这里仍然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昨日,本报邀请美国CSM公司大中华区汽车资深市场分析师黄哲睿和光大证券行业研究员赵雪桂一起从产业的角度来剖析其中的机会。
产能过剩已有好转
上海证券报:因为产能利用率过低,今年汽车业首次被列为过热行业,随后政府开始限制今后进入汽车行业和新增产能。我国的汽车产能利用率是多少?这项政策对汽车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赵雪桂:2005年,中国轿车产能利用率最低达到54%;目前已在快速恢复期,产能使用率约为58%。从国际经验看,产能利用率的历史中轴大致是在70%-75%。
黄哲睿:国家确实有点担心整体产能过剩。政策出台旨在限制无效产能的增加、促进有效产能的优化组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些想进入这个行业或者想快速扩张的企业,但对行业整体发展有利。
赵雪桂:我认为,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限制产能的政策,但只能限制小厂商或社会资本进入,不能限制已有跨国合资整车企业扩产,而跨国合资轿车厂商才是中国轿车业产能建设的主力。从长期来看,中国产能压力仍然很大。因为轿车既属于消费品又属于制造品,产能可以大规模、迅速地复制。
全年高开平走
上海证券报:今年下半年国内汽车行业运行态势如何?在构筑了短期小牛市后,6月份就又不行了,全年态势如何?
黄哲睿:今年下半年汽车业走势与往年不同。往年下半年热销,今年却集中在1月至4月,轿车增长率均超过50%;6月份以后销量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但环比明显呈下降趋势。我们判断,今年销量高开平走,下半年很难再重现上半年的迅猛涨势。
赵雪桂:今年上半年,汽车销售353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7%;轿车销售18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47%。汽车业实现3600多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达到了175多亿元,同比增长77%。同比增幅较高,原因大致有2个:一是由于去年基数低,小基数效应的结果;二是今年上半年轿车业确有明显复苏迹象。但随着小基数效应的丧失以及消化库存的因素,增速会变慢。
优质商用车中淘金
上海证券报:具体到汽车的细分行业中,比如轿车、多功能运动车等,哪个细分行业的上升的幅度比较明显?轿车业中哪一类型的车增长势头更好?
赵雪桂:在细分行业中,今年上半年轿车同比增速达到47%、SUV增速39%,MPV增速34%。但从季度环比看,由于消费税调增,SUV第二季度销量环比大幅下降。
我们预计2006年汽车全年销量大致在635万辆,同比增长11%;轿车销量大致在350万至360万辆,同比增长26%-30%;重卡下半年会有回落,通常其下半年销量为上半年销量的70%,但重卡全年较去年同期仍能增长20%左右;由于出口拉动,大中客车行业将在第四季度迎来全年产销量的高峰;
黄哲睿:在轿车领域里,以凯越和伊兰特为代表的C级车今年上半年增幅最大,C级车也是总量最大的轿车。其主力客户来自于城市消费者和前四年买了车想换车的人群。
赵雪桂:由于奔驰等厂商的介入,C级车竞争会日渐激烈,其相对过高的盈利水平会被挤压至合理范围。
上海证券报:今年上半年,除了极少数汽车公司,如宁波华翔、G江铃以外,汽车类上市公司的表现乏善可陈,下半年汽车行业有无投资机会?
赵雪桂: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我们推荐优质商用车及优质小型汽车零部件公司。一些优质商用车公司,可以长期投资;轿车公司则应该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因为商业车公司周期波动性弱,可预测性强。而轿车公司更容易受周期波动影响,所以需要判断盈利的拐点。短期来看,即将复牌的湘火炬可能会有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