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苹苹
9月份,又一批学子迈入大学校门,开始自己崭新的人生。然而,大学生活并非完全没有烦恼,不少同学反映,如今校园里“负翁负婆”大有人在,还没真正进入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月光族”的烦恼。
针对这种情况,理财专家指出,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争取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修足“理财学分”。
学会和银行打交道
理财专家认为,大学生最基本的理财ABC首先 应从如何同银行打交道学起,不要以为去银行仅仅是取钱和存钱那么简单,即便是简单的存款,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理财知识。中学期间,学生们虽然都在银行设有独立户头,但大多数是由父母直接掌控的,对存钱、取钱、银行利息计算等没有什么感性认识。通过和银行打交道,大学生可以了解最基本的金融常识、ATM机和信用卡的一些服务功能,学习如何独立理财。
大学生小李每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是一次性带足的,原先小李每次都将这笔钱存活期,后来她改变了存款方式,用通知存款代替活期存款,每个月规划好支出费用后定期去银行取现。一个学期下来,小李发现自己的账户比原来多出了不少利息,大呼自己“找到了理财的感觉”。而学习和银行打交道不仅仅是存取钱那么简单,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今年4月份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针对1500名大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现金仍然是大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付款方式。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理财专家建议大学生可以尝试一下用信用卡来替代现金进行一些支付活动。其实,使用信用卡不仅仅只是体验“用明天的钱”进行消费,信用卡一般都有50天的免息期,如何用足这50天的时间,力争资金利用最大化,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其中的窍门和经验必须在实际操作后才能有所体会。目前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其中的一些特色服务如优惠取现、免费异地存款等服务是普通信用卡所没有的。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功能,无疑能节省不少交易费用。
专家提醒,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应该量入为出,适可而止,过度消费不仅会加重自身和父母的经济负担,还会对自己将来的消费习惯和经济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香港、台湾地区就有不少大学生过度用卡,只支付最低还款额,到毕业后才发现,自己的大部分薪水都要用来偿还信用卡借款,成了不折不扣的“卡奴”。
开源节流很重要
在理财师的规划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要开源节流的建议,对于大学生来说,做好自己的理财规划,开源和节流同样重要。如今很多大学生都觉得“钱不够花”,最积极的解决办法是设法增加收入以弥补资金不足的尴尬。
勤工俭学是目前最常见的大学生“开源”方式,协助老师做研究、做家教、到一些公司或企业兼职打工……这些都是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加收入的办法。但理财专家指出,光是开源还不够,关键是要学会如何打理和规划自己的钱财,要学会节流才行。银行理财师建议大学生节流不妨从记账开始。不少大学生兼职后,觉得自己有了收入,花钱开始大手大脚,请客吃饭、娱乐消费等支出直线上升,到了月末或期末,手头依然很紧甚至需借钱“过渡”。理财师表示,不少大学生不是没钱花,而是不会花钱,要每天记下自己的支出,过一段时间后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尝试节省那些可花可不花的支出。如果把这些钱存进银行,还能得到一笔不小的利息。
尝试做一些小投资
除了勤工俭学之外,大学生其实还可尝试进行其他投资。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银行部副主任张娴建议,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尝试进行一些真正的“投资”———如股票、基金定投等。
涉足这些投资领域,并不完全是为了挣钱,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演习”。大学生小赵就曾经尝试过在建设银行投资“纸黄金”,小赵学习了一些黄金投资知识后,将自己的积攒下来的压岁钱投入“纸黄金”,由于恰好遇上国际市场上金价不断上涨,4000多元的投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赚到了2000多元的收益。这次经历让小赵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更多地关注投资理财这一领域。
张娴指出,尽管这些投资相对存款而言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质,但只有通过“实战”才能更好地了解投资市场,为将来步入社会后进行投资积累经验和教训。但投资也要量力而行,不要一开始就投入过多的资金,以免投资失败遭受较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