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西服的“客户认知价值”
[◎黄建东] 2006-09-14 00:00

 

  ◎黄建东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

  培训总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少大城市中的国人开始穿西装。不久,潮流新风刮到了西部城市,乃至农村。但是,当时的人们收入普遍不高,而正装西服的面料一般都比较高档,价格也相对高昂,因此不能成为大众化的服装。

  西部某城一个只有七人的服装小作坊在分析了服装市场后认定,正装西服必将成为男性的大众化服装,而不仅仅是高收入者炫耀身份的装束。西服要大众化,必须把价格降下来。此外,服装生产商还必须解决西服的洗涤难题。因为高档面料西服只能干洗,而每次送洗衣店干洗,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这个小作坊的主人经过调查和试验,使用仿毛化纤面料,制成的服装同样笔挺、耐看。同时,他们四处搜寻、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怕水的衬垫。于是,一种新型的仿毛面料、又能水洗、甚至能够用普通洗衣机洗涤的正装西服面市了。因为成本相对低廉,售价只有二三百元。一上市,便大受追捧。这个靠5000元借款起步的服装小作坊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一跃而成了拥有上千万资产、好几条生产线的有限责任公司。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人们的钱袋变厚了,眼界也变高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这种化纤面料、能够用洗衣机洗涤的西服了。可惜,这个企业的变化来得慢了点。但是,企业的掌门人最终还是看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毅然减少了化纤面料西装的生产,增加了休闲服装和运动服装的产量,使企业又一次走上了振兴的轨道。

  从客户的需求看,公司在八十年代的成功无疑是因为它的产品(可水洗、廉价的西服)符合了当时该地区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首先,西服是时髦的,但又是昂贵的、高于大多数人所能够接受的消费水平。因此,价廉物美的仿毛面料的西服受到欢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另外,即使西服本身价廉物美,如果使用费用,也就是保养费用超出了一般人的接受能力,西服本身的销售也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西服当时是时尚的,很多人愿意拥有自己的一套西服。当西服本身具备了时尚、价廉物美和保养费用低廉这样的特点后,它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公司的兴旺也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

  但是,十多年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需要有一套比较像样的、能够“穿得出去”的西服了。这时,价格尽管仍然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穿得出去”,或者说档次,已成了满足他们欲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这实际上就是被德鲁克称为的“客户的认知价值”:

  客户购买的决不是简单的某种产品的本身,他购买的永远是一种对他说来是对某种需要的满足。他购买的是一种价值。但是我们的企业却不能生产出一种价值来,企业只能生产出产品。所以,企业认为是价值的东西,对于客户来讲可能是不相干的东西。

  这种被德鲁克称为“客户的认知价值”的东西,是每个企业必须很好研究的。德鲁克曾经向企业家问过三个连续的问题:“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客户是谁?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却不好回答。“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可能是最重要而却最少被提出的一个问题。

  德鲁克说:原因之一是管理人员确信他们知道答案:价值就是他们在他们的企业中所规定的质量。但是,这几乎永远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例如,对于十几岁的姑娘来说,一双鞋子的价值在于高级款式。鞋子必须“时髦”,价格只是次要的考虑因素,而耐用性根本不是什么价值。过了几年,姑娘成了年轻母亲,高级款式就成了限制条件了。她不会买那些非常过时的东西,但她所首先考虑的是耐用性、价格、舒适和合脚等。同样一双鞋子,对象不同,价值各异。

  再来重新想想西服的故事中的企业家。就这家公司来说,他在八十年代的想法符合了当时当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就是知道了“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但是,到了十多年后,当客户的认知价值变化了的时候,这位企业家并没有及时改变产品特性和产品结构。当年他的西服给客户带来了“价值”,但是时过境迁,这种“价值”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了。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