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永远要处于“创业态” ———访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
□本报记者 贺建业
9月5日,我国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商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2319.HK)发布了半年报,盈利指标继续领跑中国乳业第一集团。上半年,蒙牛销售收入达75.464亿元,同比增长58.7%;净利润3.434亿元,同比增长39.3%。
近日,本报记者对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进行了专访。
记者:这次半年报是您就任蒙牛集团总裁以来的第一份“成绩单”,您对此有何评价?
杨文俊(以下简称:杨):做企业,永远要处于“创业态”,而不是“守业态”。创业是企业基业常青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传承“创业态”,在创业中不断创新。今年上半年蒙牛的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增长率20%;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的销量继续保持全行业第一。这也说明,蒙牛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任。
记者:营销策略在这份“成绩单”中占了多大的份量呢?
杨:营销80%要靠“营”,而“营”又有“大营”和“小营”之分,“大营”经营观念、经营人心,“小营”经营市场、经营品牌。在发达国家,牛奶是每天必须要喝的;而在我国,牛奶是作为一种选择性消费品来喝的。从创业开始,我们就极力提倡国人喝牛奶。
记者:在全民饮奶运动中蒙牛做了哪些努力?
杨:4月底,我们积极响应总理号召,决定向全国500所小学的学生免费供应蒙牛牛奶一年。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这项活动在6月初开始。同时,我们还和中国奶业协会、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部等7个部门,掀起了一个普及性的全民饮奶运动。我们估测了一下,这项活动的整体费用在1亿元左右。
此外,蒙牛还不断选择新的品牌载体,如成为香港迪士尼在中国内地惟一的战略合作伙伴,与中央电视台合办大型节目“蒙牛益生菌全家总动员”、“蒙牛未来星非凡少年”及“蒙牛早餐奶挑战主持人”等。
记者:对于品牌企业,人们不仅仅关注它的社会贡献,而且还越来越注意它的纳税情况。蒙牛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杨: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指标中,盈利能力和依法纳税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今年上半年,蒙牛的主营业务子公司内蒙古蒙牛,共缴纳税收3.25亿元,同比增长60.8%;缴纳个人所得税1094万元,同比增长26.9%。作为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蒙牛享受到国家多项优惠政策,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回报社会的决心。
记者:能谈一下你们的奶源建设吗?
杨:奶农是奶业的根本。创业以来,我们与100多万奶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现在每天收购牛奶达9000多吨,在联系奶农数量和收奶量上目前是全国乳品行业中最多的。虽然市场上牛奶大战此起彼伏,但我们收购牛奶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我们在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已经或正在新建万头规模以上的现代化养殖牧场,这将全面提升我国奶牛养殖技术和品种结构。
记者:企业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蒙牛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激励举措?
杨:我们准备从今年开始稳步实施期权激励计划,集团的高管不参与期权分配,“散财”给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绩突出的职工。同时,我们正在新建蒙牛的教育培训中心,对每一名员工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记者:我们发现,您对企业创新提得比较多,能谈一下你们的打算吗?
杨: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的。在蒙牛,创新已被列入考核责任,创新的内容包括从原料到餐桌的各个环节,有专人跟踪考核,要在每次的生产经营例会上进行汇报。比如产品创新上,我们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未来几年,我们将主要在企业法治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流程优化上下功夫。
记者:今年,蒙牛还被标准普尔亚太证券研究部评为“大中华地区海外上市股票25强”之一,并被列入“标准普尔全球精选股票组合”。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杨:在金融服务领域,标准普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分析及风险评估服务商。蒙牛能入选“标准普尔全球精选股票组合”,正说明它优良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