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出口政策正当其时
[□本报记者 郑 尚] 2006-09-15 00:00

 

  □本报记者 郑 尚

  

  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吗?看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正在降温,消费起色不大,而出口却如脱缰之马。可以说,投资“乌云压顶”,可是出口的天空却始终一片晴朗。

  “三驾马车”快慢不一

  毫无疑问,投资遭到了政府缰绳的严格约束。数据显示,1至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5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1%,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063亿元,增长24.0%,均有不同幅度的减慢

  更引人注目的是,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较7月回落5.9个百分点。“宏观调控在投资领域已经显现了积极成效。”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作出了如上判断。

  此外,信贷数据也暗示了投资可能会遭遇寒流。8月M2增速开始放缓,人民币贷款增加1875亿元,同比少增22亿元。

  而从消费来看,“8月份进口同比增长只有24%,远低于出口增速。” 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认为,进口疲软意味着“调控已经开始对消费起作用”。

  同时,居民开始抱怨物价上涨,并且倾向于储蓄更多消费更少。央行调查显示,第三季度居民愿意更多储蓄的人数占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与第二季度下降3.8个百分点形成强烈反差。

  虽然CPI的上涨依然非常温和(8月份为1.3%),而老百姓中持“物价过高”观点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占比已经达到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

  与上述相反的是,外贸出口反而像被抽了一鞭子。8月出口增长重新反弹,达到同比增长33%,贸易顺差达到188亿美元的单月历史新高。

  外贸政策开始调整

  政府下一步政策将如何走?投资和消费受到压抑,信贷、地产投资等数据露出了“调控”的痕迹,而且调控效果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显现,发改委等继续出台强烈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主要的行政措施已经基本到位(包括控制土地供给、清理违规在建项目及反腐败),这些措施将使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

  在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继续增强。”央行称,2006年8月末,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9585元,比上月末低147个基本点。全月中间价上下波幅为365个基本点,是2005年8月以来最大的。

  “某些交易日的浮动范围接近政策规定的最大波幅”。央行的阐述无疑会令外界遐想联翩。看看近期的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G7会议和美国财长访华,人民币可能遭受新的国际压力,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每日浮动幅度的时机似乎正在来临。

  不过也有不同声音。马骏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增长与美国GDP增长呈现高达0.8的正比关系。美国GDP增速下降1%,中国出口增速就下降6.5个百分点。“预测美国经济走弱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长从上半年的25%下降到今后几个季度的15%左右。”他说,人民币升值速度会因此在年末减慢。

  就在本篇稿件即将完成时,突然传来财政部等五部委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消息,再三斟酌之后政府终于对“出口”宣战。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