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克劳的雕塑作品 |
|
□ 董 岳
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立体派雕塑的价格指数在2005年的市场中有所收缩,但在2006年则又重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立体主义诞生于1907年的阿维尼翁,大概分为“分析的立体主义”和“综合的立体主义”两个时期,这一派别的艺术家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擅于解构形体,进行混合了几何图形概念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方式。到1912年,雕塑家们如阿尔希平柯、劳伦斯、冈萨雷斯、佩夫斯纳、贾柏、利希特、纳基、马库斯和米克劳等,其创作均从立体主义的理论中得到了灵感,这些不同艺术家们类型各异的创作使得立体派雕塑成为了拥有极其丰富种类的艺术门类,这一派别一直持续到1955年。
事实上,立体主义绝非一种平面的现象:它同时扩展到三维空间。立体派雕塑最初起源于毕加索和布拉克进行的几何艺术试验。在20世纪90年代的潜伏时期之后,从2000年起,市场开始重新接受这一风格的雕塑作品,因此其价格指数也提高了一倍。
创建立体派团体的成员们持续成为了市场最受欢迎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如布拉克、毕加索和阿尔希平柯等,都留下了体积巨大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的价格从2006年初开始呈现急速升涨的态势。例如,阿尔希平柯的作品价格从2004年起增长了3倍,毕加索的立体派雕塑销售价格约在3至4万欧元,显现出较低的买入比率(约在15%左右)。而买家对这些艺术家的后立体主义作品则显现出了像立体主义运动时期的雕塑作品一样浓厚的兴趣。
日渐稀有的作品资源刺激了作品价格指数的升涨,这在马库斯(Marcoussis)和米克劳(Mik-los)的例子中表现尤为突出。在过去的10年中仅有5件马库斯的雕塑作品成交,最近的一件作品《合成物》以2万欧元的价格成交。另一个例子是米克劳的作品《青年姑娘》铜件(作于1927年),在2005年6月1日的拍卖中估价为18至20万欧元,而最终则以140万欧元的高价成交!紧跟这一纪录的是2006年6月巴黎佳士得成交的其它三件作品,《Divinité Solaire》(镀金石膏)以高于估价3倍的3.8万欧元成交,《Jeune Homme au repos appuyé sur un coude》的成交价为2.8万欧元,而当时的估价仅为1.5至2万欧元,最后一件作品是《Tête de Femme》(1929年作),以26万欧元的高价成交,而估价则为10至15万欧元,这件铜像创出了令人惊讶的高成交价,这是在2001年拍卖中成交价的2倍以上。
在市场中广受欢迎的立体派雕塑作品主题是妇女肖像和人体像。2006年的几个最高成交价都是几何风格的半身或全身人体及裸体像。这些作品如《葡萄牙妇女立像》(1916年作)(1916年作)以及《卧身像》(1914年作)在近期的换手中成交价分别为13万欧元和23万欧元。近期的市场除了偏爱主题性的作品外,独特材料的单件雕塑作品也很受青睐,如兰伯特·鲁奇和努勒运用氧化铜或奇异木材等稀有材料创作的雕塑作品。尽管如此,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指数却出现走平或缩量的趋势,买入率高达45%至50%,这个数字在其日渐稀少的作品中仍在增长:创下成交价格记录的是鲁奇的《Totem, masques et sphères》,这件运用氧化铜和抛光钢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在2001年11月的成交价为11.4337万欧元。无独有偶,努勒的一件桃花心木材料的雕塑作品(1955年作)在2006年6月14日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也以14万欧元成交。
在2006年6月8至9日的拍卖中,巴黎佳士得的成交记录再次显示立体派雕塑开始出现价格上升的趋势,米克劳的雕塑作品也有了更广范的收藏群体。同样,阿尔希平柯的雕塑在2006年5月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中刷新了7项作品成交价格的新纪录:一件名为《Femme Debout》(1916年作)的铜像作品成交价为4.5万美元,另一件铜像《Large Dance》(1912年作)成交价更高达35万美元。